產地分布
夏洛萊牛原產于法國中西部到東南部的夏洛萊省和涅夫勒地區,是舉世聞名的大型肉牛品種,自育成以來就以其生長快、肉量多、體型大、耐粗放而受到國際市場的廣泛歡迎,早巳輸往世界許多國家。
外貌特征
該牛*顯著的特點是被毛為白色或乳白色,皮膚常有色斑;全身肌肉特別發達;骨骼結實,四肢強壯。 夏洛萊牛頭小而寬,角圓而較長,并向前方伸展,角質蠟黃、頸粗短,胸寬深,肋骨方圓,背寬肉厚,體軀呈圓筒狀,后臀肌肉很發達,并向后和側面突出。成年活重,公牛平均為1100至1200千克, 母牛700——800千克。
生產性能
夏洛萊牛生長速度快,瘦肉產量高。在良好的飼養條件下,6月齡公犢可達250千克,母犢210千克。日增重可達1400克。,良好飼養條件下公牛周歲可達511千克。 該牛作為專門化大型肉用牛,產肉性能好,屠宰率一般為60%——70%,胴體瘦肉率為80%——85%。16月齡 的育肥母牛胴體重達418千克,屠宰率66.3%。夏洛萊母牛泌乳量較高,一個泌乳期可產奶2000千克,乳脂率 為4.0%——4.7%。
生長周期
夏洛萊牛的生長周期養牛要認真研究肉牛市場的變化規律。確定肉牛養殖銷售計劃,從歷年來的肉牛價格變化分析,我國大部分地區牛價一般是12月份*低,而3、4月份*高,所以要根據季節行情的變化做好養牛計劃,調整存出欄結構。要在合理時期出售大牛,補進小牛,爭取*好行情的月份出售肉牛。
雜交改良
我國在1964年和1974年,先后兩次直接由法國引進夏洛萊牛,分布在東北、西北和南方部分地區,用該品種與我國本地牛雜交來改良黃牛,取得了明顯效果。表現為夏雜后代體格明顯加大,增長速度加快,雜種優勢明顯。
肉用特點
夏洛萊牛 體格大、生長快、肌肉多、脂肪少:腿部肌肉發達,體驅呈圓筒狀、脂肪少。早期生長速度快,并以產肉性能高,胴體瘦肉多而出名。在雜交利用或改良地方品種時的優秀父本。
夏洛萊牛肉等級明顯高于普通牛肉。肉色鮮紅、紋理細致、富有彈性、大理石花紋適中、脂肪色澤為白色或帶淡黃色、胴體體表脂肪覆蓋率100%。普通的牛很難達到這個標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