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塔爾牛原產于瑞士,并不是純種肉用牛,而是乳肉兼用品種。但由于西門塔爾牛產乳量高,產肉性能也并不比專門化肉牛品種差,役用性能也很好,是乳、肉、役兼用的大型品種。從1990年山東省畜牧局牛羊養殖基地引進該品種。此品種被畜牧界稱為全能牛。我國從國外引進肉牛品種始于20世紀初,但大部分都是新中國成立后才引進的。西門塔爾牛在引進我國后,對我國各地的黃牛改良效果非常明顯,雜交一代的生產性能一般都能提高30%以上,因此很受歡迎。
    外貌特征
    該牛毛色為黃白花或淡紅白花,頭、胸、腹下、四肢及尾帚多為白色,皮肢為粉紅色,頭較長,面寬;角較細而向外上方彎曲,尖端稍向上。頸長中等;體軀長,呈圓筒狀,肌肉豐滿;前軀較后軀發育好,胸深,尻寬平,四肢結實,大腿肌肉發達;乳房發育好,成年公牛體重乎均為800--1200千克,母牛650——800千克。
    生產性能
    西門塔爾牛乳、肉用性能均較好,平均產奶量為4070千克,乳脂率3.9%。在歐洲良種登記牛中,年產奶4540千克者約占20%。該牛生長速度較快,均日增重可達1.35-1.45千克以上,生長速度與其他大型肉用品種相近。胴體肉多,脂肪少而分布均勻,公牛育肥后屠宰率可達65%左右。
    成年母牛難產率低,適應性強,耐粗放管理。總之,該牛是兼具奶牛和肉牛特點的典型品種。 
    西門塔爾牛分布,北在我國東北的森林草原和科爾沁草原,南至中南的南嶺山脈和其山區,西到新疆的廣大草原和青藏高原等地。各地的自然環境變化極大,夏季平均*高氣溫中南地區的30℃,到東北的0℃,冬季*低平均氣溫從南方的15℃到北方的-20℃,絕對*高*低氣溫則變化更大。各地的年平均降水量,自200mm到1500mm不等,海拔*高的達3800m,*低的僅數百米。因此,土壤、作物、草原草山的植被類型差異懸殊,西門塔爾牛均能很好適應,除西藏彭波農場地處3800m以上宜從犢牛階段引種以外,各地均可自群繁殖種畜。
    肉用特點
    體格大、生長快、肌肉多、脂肪少:西門塔爾牛公牛體高可達150-160厘米,母牛可達135-142厘米。腿部肌肉發達,體驅呈圓筒狀、脂肪少。早期生長速度快,并以產肉性能高,胴體瘦肉多  山東梁山縣畜牧局牛羊外調基地--改良育肥牛而出名。在雜交利用或改良地方品種時的優秀父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