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下刀也有其固有的弱點,比如切削路線較長、在比較狹窄的型腔加工中往往因為切削范圍過小無法實現螺旋下刀等,所以有時需采用較大的下刀進給或鉆下刀孔等方法來彌補,所以選擇螺旋下刀方式時要注意靈活運用。
手工編寫螺紋下刀程式比較繁瑣,在華中21M或22M系統中可利用G02/G03螺旋進給指令來實現。但一般在手工編程過程中不常用螺旋下刀。-----------------------------------------------------
數控銑削加工進刀方式的探討(3)
3.斜線下刀
斜線下刀時刀具快速下至加工表面上萬一個距離后,改為以一個與工件表面成一角度的方向,以斜線的方式切入工件來達到Z向進刀的目的,如圖6所示。斜線下刀萬式作為螺旋下刀方式的一種補充,通常用于因范圍的限制而無法實現螺旋下刀時的長條形的型腔加工。
斜線下刀主要的參數有:斜線下刀的起始高度切入斜線的長度、切入和反向切入角度。起始高度一般設在加工面上方0.5~1mm之間;切入斜線的長度要視型腔空間大小及銑削深度來確定,一般是斜線愈長,進刀的切削路程就越長;切入角度選取得大小,斜線數增多,切削路程加長;角度太大,又會產生不好的端刃切削的情況,一般選5°~200°之間為宜。通常進刀切入角度和反向進刀切入角度取相同的值。
在CAXA中,將斜線下刀方式分解成兩種類型:Z字型和傾斜線。一般一次切深較大的情況下選用Z字型的方式;因為傾斜線下刀方式是通過下刃距離和角度自動計算出走刀斜線的長度的,所以使用時要特別注意角度值的設置。
與CAXA斜線下刀方式沒置的簡潔實用相比,MasterCAM對斜線下刀方式設置選項突出了人性化的特點,比如限定斜線的長度范圍、設置X、Y方向安全距離避免與加工輪廓的干涉,還有在斜線下刀時是采用Z向還是水平方向的進刀速率,以及斜線下刀失敗時是改為垂直進刀還是中斷程式,X、Y向角度可自動計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