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動態無線交通信息實時采集系統
■交通擁堵、交通事故、交通污染是國際交通領域的難題,發達國家競相進行智能交通技術研究。智能交通系統使現有公路使用率提高15%到30%。
■ 隨著傳感器、無線通信、GIS、GPS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交通信息的采集從單一的磁性檢測器發展到多種采集方式組合的方式。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日益成熟的信息技術在交通行業的應用,使得交通信息的采集、分析、處理能力得到革新。
■國家連續推出了多項發展規劃,包括《道路交通安全“十二五”規劃》、《道路交通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和《2012-2020年中國智能交通發展戰略征求意見》
■中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包含智能公交、電子警察、交通信號控制、卡口、交通視頻監控、出租車信息服務管理、城市客運樞紐信息化、GPS與警用系統、交通信息采集與發布和交通指揮類平臺等; 2014年預計市場規模高達230億。
1.1系統功能
本系統前端采集器采用無線通信技術,實現對車輛的檢測,采集到的信息,可根據測試道路的實際情況,通過無線通信網絡或以太網上傳到服務器。增益衰落效應與信號干擾是影響無線通信質量的主要因素,采用分集接收技術減輕衰落的影響,獲得分集增益,提高接收靈敏度,本系統采用了自適應跳頻技術和智能天線技術雙管齊下的方式來保證信號的穩定接受,提高識別率,識別距離可達50-100米。
相對于之前的同類產品,我們所使用的無線通信技術能夠大幅的提高預測的準確性。對于行駛時間的預測偏差不超過6%,對于緩解交通壓力有很大的幫助。
滿足采集器的數據格式和實時要求,并實現各種統計查詢功能,經過長時間對交通信息的監測,本系統數據庫根據采集器傳回的數據格式的差別區分存儲各種數據信息。數據庫與服務器可實時存儲和處理數億個采集點的信息。
通過無線通信技術對每個運動物體賦予“身份證”,實現一對一,對所監測位置進行數據采集跟蹤,從而實現整個系統的實時在線監測。
1.2技術創新
獨創的使用了動態與靜態交通信息采集相結合的技術,保障實時交通信息采集準確性與靈活性。
采用自主通信協議,可以很容易兼容其他一些終端傳感器產品,為將來的升級做好了準備。
采用了自適應跳頻技術和智能天線技術雙管齊下的方式,保證無線信號的穩定接收,提高接收靈敏度。
監測終端選擇多樣性,支持電腦、手機等各種終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