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多因素抑制石油需求反彈:新興市場利用低油價取消補貼,歐洲高稅負掩蓋低油價,美元升值抵消了低油價大部分好處。美國石油需求正在反彈,耗油大型轎車銷量顯著增加。2015年油市總體表現疲弱。
費氏全球能源(FGE)主席費沙拉基日前撰文指出,從歷史上看,油價下跌導致石油需求反彈,而低油價致使石油供應下降,結果油價周期性上升。長期以來,人們熟悉了這樣的周期變化。這樣的事會再次發生嗎?我們的回答是:不。為什么呢?
首先,新興市場已采取“不向需求反彈傳導”的不同政策。在中國,成品油價格間接與國際油價聯系,汽油價格下降實際被增稅抵消。在印度,政府利用油價下滑提高柴油價格,基本退出燃油補貼,雖然煤油和LPG還有補貼,高價汽油和柴油掩蓋了補貼,印度消費者沒有感到低油價。印尼的情況也類似,政府利用低油價機會取消補貼,消費者同樣沒見到低油價的實惠。在拉美和俄羅斯,自去年中期以來,按本幣計算的國內燃料實際價格不減反增。
在歐洲,高額稅負壓倒原油價格,在加油站難以見到下調價格。同時,歐洲的經濟危機基本上抑制了任何需求反彈。在中東,2014年海灣國家分享了最迅速的需求增長,低油價致使經濟活動減速,也使石油需求顯著放慢。實際上,低油價可能導致補貼轉向,從而相應減少需求增長。
其次,低油價伴隨著美元大幅升值。從根本上說,美元升值消除了低油價的大部分好處,除了本國貨幣與美元直接掛鉤的阿拉伯灣國家,這一點幾乎在全世界都十分明顯。
上述討論問題的一個例外就是美國。在美國,石油需求正在反彈。汽車公司看到耗油的大型轎車銷量顯著增加。這類汽車制造商面臨一個問題,大型轎車違背美國汽車燃油經濟性(CAFE)新標準,突破每加侖油的較低行駛里程要求。而且還存在這樣的風險,即汽車制造商考慮寧可支付罰款也要繼續生產較大的低效引擎,因為處罰成本低于銷售新車的潛在收益。由于共和黨在國會處于強勢,即便達不到CAFE標準,汽車制造商也有恃無恐。
即使這樣,美國的保有汽車也不會在一夜之間改變,汽車引擎設計通常要先于汽車投產若干年。在過渡期,消費者會選擇大型汽車,制造商也可能在執行效率標準方面倒退,但預計這些可能的變化在今后一兩年不會造成重大影響。如果近期汽油需求顯著增加,原因一定是由駕車出行增多,而非車輛構成變化所導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