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重鐵是人類掌握比較早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已 同時有些鑄件因特殊要求,還要經鑄件后處理,如熱處理、整形、防銹處理、粗加工等。中國約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間已進入青銅鑄件的全盛期,工藝上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中國商朝的重875公斤的司母戊方鼎,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尊盤,西漢的透光鏡,都是古代配重鐵的代表產品。 早期的鑄件大多是農業生產、宗教、生活等方面的工具或用具,藝術色彩濃厚。那時的配重鐵工藝是與制陶工藝并行發展的,受陶器的影響很大。中國在公元前513年,鑄出了世界上最早見于文字記載的鑄鐵件—晉國鑄型鼎,重約270公斤。歐洲在公元八世紀前后也開始生產鑄鐵件。配重塊的出現,擴大了鑄件的應用范圍。例如在15~17世紀,德、法等國先后敷設了不少向居民供飲用水的鑄鐵管道。配重鐵是比較經濟的毛坯成形方法,對于形狀復雜的零件更能顯示出它的經濟性。如汽車發動機的缸體和缸蓋,船舶螺旋槳以及精致的藝術品等。配重鐵是將金屬熔煉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體并澆進鑄型里,經冷卻凝固、清整處理后得到有預定形狀、尺寸和性能的鑄件的工藝過程。
公司名稱:獻縣鑫岳鑄造廠
電 話:0317-4402539
傳 真:0317-4402539
聯 系 人:魏經理
手 機:15127714556 15231701914
郵 編:062250
地 址:河北省獻縣河城街工業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