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公交車上,還是地鐵上,或者等待的過程中,總會看到有年輕男女對著手機說一段話,眉宇間透著掩飾不住的笑容。微信的出現算得上一種新型網絡聊天方式的誕生,是一個相當偉大的發明。
作為一款新產品,微信2011年初才剛剛推出。在的產品線中,微信的用戶數也不是最多的,目前的用戶數量在逐漸增長,而QQ和微博的用戶數量則都在數億的規模。而近日,微信宣布,已達到3億用戶,自2011年1月21日發布*一個微信版本的發布,耗時不到兩年。
首先,現在來講,手機對于大家的意義已經不單單是打電話這件小事了。和PC相比,手機更像是用戶身體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工具,這意味著手機能夠對用戶形成更高的粘性。傳統的互聯網公司極少能夠有成功的移動產品。新浪微博的手機客戶端用戶也許同樣不少,但其主要依托于PC端,而微信所有的流量都來自手機,是個純粹的 手機應用。微信對于來說是個驚喜和稻草,讓這家傳統的互聯網公司找到了切入手機的方式。
其次是人群,QQ更多的是年輕人,MSN更多的是辦公室的中年人,微信的不同在于,這個全新的品牌完全是覆蓋所有人群的,包括年輕人和辦公室人群。這一點實際 上很像Facebook從大學走出,服務所有人群的經歷,而這曾經是Facebook價值倍增的原因之一。
再者就是平臺,之前大部分互聯網公司應對移動互聯網的思路都是做硬件或者和硬件廠商綁定,形成自己在手機上的優勢。而微信這款優秀的產品則讓找到了自己正確的思路—這個思路很傳統但是也很不一樣—做出 一款讓用戶沒法回避的產品,然后平臺化。
微信的榮譽在與日俱增,微信被《紐約時報》評價為“正積極嘗試扭轉中國本土互聯網產品無法推向世界的命運”。《華爾街日報》中文版則將2012年“中國創新人物獎”科技類獎項頒給了“微信之父”——公司高級副總裁張小龍。除此之外,微信不僅在中國大陸廣泛應用,在海外市場也受到高度認可。2011年4月,微信以英文名WeChat正式進入國際市場,同年10月開始支持繁體中文語言界面,增加港、澳、臺、美、日五個地區的用戶綁定手機號,加入英文語言界面,12月實現支持全球100個國家的注冊。
有的人每天習慣性的上微信看新聞,有的部門集體微信來互相調侃溝通,有的朋友用簡短的語音來表達內心的想法,相信,在可預見的未來,微信會給更多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階段的人帶來相同愉快的互動體驗,充實的閑暇時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