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鯰,原名南方大口鯰,俗稱河鯰、大河鯰。屬于溫水性底層魚類,是一種名貴經濟魚類。主產于長江流域的大江河中,四川等地大江河較多,是以魚為食的大型經濟魚類。
一、生物學特性
1、一般形態特征
大口鯰屬于鯰形目鯰科魚類。頭部寬扁,胸腹部短胖,尾部長而側扁;眼小,口大;牙齒細密銳利;長須2根,短須2根;背鰭短小,無硬刺;胸鰭有一硬刺,其內側光滑無鋸齒狀缺刻;臀鰭特長并與尾鰭相連;體表無鱗,富有粘液;腸短、有胃。
2、生活習性
大口鯰屬于溫水性魚類,生存適溫0—38℃。因此,在我國南、北方都能自然越冬,在人工養殖條件下.*佳生長水溫為20—28℃。當水中溶氧3mg/L以上時生長正常.低至2mg/L時則出現浮頭,低于1mg/L時就窒息死亡,適應pH值范圍為6.0—9.0,*適范圍為7.0—8.4。
3、食性
大口鯰是兇猛的肉食性魚類,其攝食對象多是魚類,也吃水生昆蟲等,能捕食相當于自身長度1/3的魚體。冬季減食或停食。在人工養殖條件下,要求飼料中粗蛋白含量在40%左右,苗種階段甚至高達45%以上,其飼料動物蛋白源應在30%以上。
二、成魚養殖
大口鯰適應能力較強,既可在池塘單養,也可與其它魚混養,還可在網箱、流水池進行集約化養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