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定位儀,全球雷電監測系統均利用的是雷擊點的事后效應,難以用于某局部地區雷擊的事前預報
衛星云圖、SAFIR系統,以及全球雷電監測系統適于監測大范圍的地域,無法準確預報針對某一局部地區的雷電活動。
同時受全球氣候變暖大背景的影響,強對流天氣頻繁發生,局地的,極端的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的幾率大大增加。
天氣預報大都采用數值預報方式,即使用一個微分方程,輸入初始數據,通過每秒千億次的計算機計算,模擬未來24小時、48小時或72小時的大氣系統情況。目前氣象部門在氣溫、風向、濕度等數值預報方面幾乎可做到準確率90%以上。但是強對流天氣的預報方式則是靠雷達觀察。由于雷達觀測的距離有限,所以留給預報的時間就相當短了。
對流天氣往往又會帶來雷暴,當大氣層產生強烈對流,云與云、云與地面之間電位差達到一定程度后就要發生放電,強對流天氣發生于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空間尺度小,一般水平范圍大約在十幾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有的水平范圍只有幾十米至十幾公里,而且其生命史短暫并帶有明顯的突發性,約為一小時至十幾小時,較短的僅有幾分鐘至一小時。因此有很強的局地性和突發性。
室外探頭主要包括電源和探頭兩部分。探頭負責對地表附近的大氣電場進行測量,在完成一次數據采集以后將轉換結果打上時標發送出去。電源部分主要完成對探頭進行供電,電路板上的指示燈顯示電源和數據發送是否正常。此外,電源部分還包括對市電和串口的防雷,抵抗因雷擊或電網中大功率設備通斷電產生的浪涌侵襲,保護設備不受損壞。室內設備主要是通信部分,負責將探測數據通過網絡發送到當地或遠程顯示終端。通信模塊可選有線和無線兩種,如果是無線,則可將傳輸模塊放到電源盒里面,從而省去了中間的通信傳輸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