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通常包括背景調查、確定方案、優化布點、現場采樣、樣品運送、實驗分析、數據收集、分析綜合等過程。總的來說,就是計劃-采樣-分析-綜合的獲得信息的過程。
50 年代,即早期的環境監測主要采用分析化學的方法對污染物進行分析,但由于環境污染物含量低(通常是ppm或ppb級別)、變化快,實際上是分析化學的發展。從 60 年代起人們逐漸認識到環境污染不僅包括化學物質的污染,也包括噪聲污染;不僅包括污染源的監測,也包括環境背景值的監測,環境監測的范圍擴大,手段更多。進入 70 年代,環境監測技術進入自動化、計算機化,發達國家相繼建立全國性的自動化監測網絡。
要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形成制度合力。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領域聯動配合、協同推進,需要建立完備、科學、有效的制度體系。我們要加快建立健全生態文化體系、生態經濟體系、目標責任體系、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和生態安全體系,打出一系列改革“組合拳”,壓茬推進,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