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扇!在歷史上,中國扇子曾流傳日本、歐美等國家,并對這些國家的扇子生產以至宮廷禮儀都產生一定的影響,稱為歐洲扇子。早在唐代,中國絹扇就傳入日本,并在日本宮廷內流行。天祿年間(970~972),宮廷內的絹扇以紫檀木鑲嵌螺鈿為柄,中國紅羅為扇面,風格華貴。圓融天皇(970~984)還將絹扇作為賞賜功臣的禮物。清代初葉,中國折扇大量出口日本。16世紀初,中國折扇傳入歐洲。葡萄牙、西班牙因為缺乏優質紙張,以細嫩的牛犢皮、羊羔皮作為扇面,稱為皮折扇;有的還在扇面上灑以香水,稱為香皮折扇。同一時期,法國宮廷內流行用中國絹綢和牛犢皮制成的折扇。18世紀,法國大量進口中國的竹扇骨,在巴黎組裝、生產折扇,使巴黎成為歐洲制扇手工藝的中心。法國宮廷貴婦們使用的折扇以象牙、珍珠貝殼、玳瑁、椴木等為扇骨,上面鏤雕精巧的渦旋紋、玫瑰花等洛可可風格的圖案;扇面以羊羔皮、紙、雛雞皮、中國的絹和紗等制成,飾以彩繪、刺繡、珠繡等,風格秀麗。17世紀末,中國折扇傳入英國,使英國折扇生產逐漸興盛。1709年4月19日,在王后安妮(Anne,1665~1714)的批準下,200多名倫敦折扇匠師成立了同業公會。1747年,倫敦折扇同業公會成員達839名。17和18世紀,折扇已經成為歐洲國家宮廷中訂婚、結婚、加冕、歡慶勝利、國王病愈、葬禮、舞會等禮儀的禮物或紀念品。歡迎詳細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