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科弘微波能有限公司
聯系人:王偉
先生 (經理) |
電 話:0531-85560194 |
手 機:13589056827  |
 |
|
 |
|
大型黑水虻養殖加工配套生產線 |
大型黑水虻養殖加工配套生產線簡介
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是一種雙翅目水虻科的昆蟲,英文名稱Black Soldier Fly,又稱光亮扁角水虻,幼蟲營腐食性,取食范圍非常廣泛,是自然界中碎屑食物鏈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常見于農村的豬欄雞舍附近,取食新鮮的豬糞和雞糞。養蟲基地設在山腰的一塊平地上。1000多平方米的鋼架廠房里,地上建有一排排的養殖池,每個池子三四平方米,高度只有20多厘米。其中的兩口池子,覆著黑色的“土”,用小鏟子一鏟,下面全是密密麻麻黑褐色蠕動的蟲子,這是野生虻蟲的幼蟲,還在冬眠中,“這幾天我們準備慢慢加溫,讓蟲子蘇醒過來,投入生產”。黑水虻原產于南美的熱帶稀樹草原,隨后擴散至北美,隨著人員與物資的廣泛運輸與流動,黑水虻迅速傳播到溫帶、亞熱帶和熱帶的大部分地區,在我國海南、廣東、廣西、福建、安徽、河北、四川等地均有記錄,是一種非常廣布的常見昆蟲。
大型黑水虻養殖加工配套生產線概述
黑水虻形態特征,成蟲體長12 mm左右;觸角寬、扁且長,體黑色并具藍紫色光澤,腹部前端兩側各具一白色半透明的斑,足的脛節白色,余黑色。幼蟲乳白色,有毛,體型肥胖,半頭式,老熟幼蟲長約20 mm。蛹為圍蛹,深褐色,表皮革質,較硬,化蛹前尚有預蛹階段,體色與蛹相同,不取食,能活動。卵長橢圓形,初期半透明,后漸變為淡黃色,孵化前可見兩個紅色單眼。黑水虻在華南地區1年有8-9世代,世代重疊,以老熟幼蟲或預蛹越冬,越冬場所為覆蓋有樹葉、雜物的淺土層。蛹通常在3月初溫度升高時羽化,羽化的成蟲壽命短,完成交配和產卵后即死亡。世代歷期約35天左右,但隨著環境的適合度而有很大彈性,實際上,黑水虻在適宜條件下28 d就能完成1代,而在極端嚴酷環境下則有可能延長至8個月,其中蛹期,從1周至6個月不等。成蟲羽化后即能交尾,約2-3天后開始產卵,單雌產卵量約800粒,聚產。雌雄性比約為1:1,雌成蟲壽命8-9天,雄成蟲壽命約6-7天。成蟲有時以植物分泌的汁液和蜜露為食。成蟲通常的棲息地為有矮灌木的綠地,雌成蟲尋找新鮮的有機質作為產卵場所,并將卵產在食物附近干燥的縫隙中。幼蟲共有6齡,自3齡之后取食量增大,6齡后進入預蛹期,從乳白色轉為深褐色,并從取食環境中遷出,尋找干燥、陰涼、隱蔽的化蛹場所,有明顯的避光和趨縫性。黑水虻的成蟲羽化后通常停歇在綠色植物的葉片上,因此適宜交配的環境為有矮灌木的綠地,交配行為通常發生在有強烈陽光的正午時分,尤其是溫度較低的冬天。陽光是能夠誘導產生交配行為的主要環境因子。黑水虻的交配行為在飛行過程中進行,雄成蟲在空中追逐雌成蟲,并迅速進行外生殖器的對接,然后落在附近的葉片或地面上,頭背向、尾相接成“一”字形進行授精,授精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