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彩文化藝術交流
聯系人:古雨
先生 (編輯) |
電 話:80000000 |
手 機:15076187237  |
 |
|
 |
|
SCI論文發表經驗,SCI期刊等級,評職稱英文期刊發表錄用快 |
SCI論文發表經驗,SCI期刊等級,評職稱英文期刊發表錄用快
Q:285-3127-115 電:1523-311-8731 古老師
郵:mocaiwenhua01@163.com
發表SCI文章在國外難度比國內小很多,因為導師的選題和機構的名聲的原因,導師也比較自信,同時reputation擺在那里,老師定的題目只要文章不犯錯,老師覺得可以發出去了,就不會拒。
發表SCI文章的數目隨領域不同,甚至同一個領域不同方向也千差萬別。切不可以此去評價一個非自己方向人的能力大小。只能大約估計,但要小心。我覺得可以評價的是一個人的學術人品:看這個人寫的文章是否邏輯嚴密客觀,而不是出現了渾水摸魚的現象。雜志基本上以此標準篩選了一部分文章,所以從是否以*一作者發過雜志出發,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但不是全部。我見過一些很有名的學者對文章質量要求大于文章數目,而且是瞄準領域內的痛點問題,讓人讀了文章獲益匪淺。甚至博士期間只有一篇所謂的SCI,但是這些都不影響他拿到了UIUC的faculty且已TENURED。
發表SCI論文有多難,其實首先應該知道SCI也是分等級的,等級不同難度也不同。可以把影響因子作為等級的標準,影響因子越高,當然發表難度越大。但是對于不同研究方向,直接比影響因子也是不科學的。比如同樣是化學領域,合成或者催化劑的雜志,很多都是影響因子10以上,而偏重工程方面的,影響因子2.5以上,就已經是很不錯的雜志。又或者以前一個朋友是做地層反演的,他們的領域太小,相關雜志很少,大部分影響因子不到1,但已經是領域里面相當認可的雜志。所以,更科學的是分區,就是中科院按照領域劃分把SCI雜志分為四個區,一區好,四區次。
根據這些年發表文章的經歷,SCI論文,主要還是看分區,四區是比較容易的,以理工科為例,四區基本做完一個普通項目,就可以開始寫,內容邏輯沒有問題,闡述一個現象,或者評價一個體系,都可以發表。三區比四區有提升,我感覺重點會體現很大的工作量,三區雜志很多都是DATA類雜志。二區對比三區則是有明顯提升,對于創新性有要求,理論的要求也更高,而一區就不言而喻了,幾乎都是各領域好的期刊。
除開這些發表SCI,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推薦審稿人。對于低級別雜志,你自己推薦審稿人的話,極有可能是會送到你推薦的人手里的,所以你的人脈關系廣,在這里是很有用的。
發論文是一種機遇。趕上了就趕上了。趕不上后悔也沒有用。 當作者自己投稿的時候完全可以在任何時間內投稿,因為投稿的權力在作者手中(自己的文章想投到哪就投到哪,但是收不收就是雜志社說了算的事情了。)如果我們合作那是一種機遇,因為我們的收稿方向,出版時間,操作費用等等這些因素存在的關系。如:我們當前可操作的一些EI源刊、SCI期刊及收稿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