樁基聲測管需求的下降迫使企業不得不關停產能。以八一樁基聲測管為例,去年新疆地區螺紋鋼價跌幅擴大至22.78%,公司被迫關停產能。長江證券樁基聲測管分析師王鶴濤說,公司2015年業績虧損程度進一步擴大主要源于疆內鋼材供需矛盾不斷劇烈帶來公司產品銷售量價齊跌。
“行業要想扭虧為盈,首先還得去產能。”分析師對上證報記者表示,“就目前來看,企業出于對業績表現、員工信心等多方面考慮,不會下調2016年的產量目標,但是市場力量逼迫企業減產甚至關停的過程已經在進行中。”
去年3月,攀成鋼冶煉區高爐、轉爐及棒線材生產機組正式關停,攀成鋼轉型升級職工分流安置方案也經公司投票通過。之后,太鋼集團臨鋼、包鋼、鄂鋼、首鋼長鋼公司、無錫錫興特鋼等都有關停退出。在最為艱難的去年第四季度,停產現象集中爆發,產能500萬噸的唐山松汀樁基聲測管被迫全面停產,另有幾家規模較小的鋼廠也相繼停產。
隨著市場化去產能進行中,國家的相關支持政策也初步落定。總規劃目標上,在近幾年淘汰落后樁基聲測管產能9000多萬噸的基礎上,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地方上,樁基聲測管重鎮河北省也提出2016年壓減煉鐵產能1000萬噸、煉鋼產能800萬噸。
與此同時,支持產能退出的產業基金設立的方向已經明確。1月22日,財政部發文《關于征收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有關問題的通知》,由此專項資金的部分來源確定為全國范圍燃煤和可再生能源發電機組上網電量、燃煤自備電廠自發自用電價。資金將以“獎補”形式發放。
徐向春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下的產能退出過程必將是漫長的,其中將面臨諸多地方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博弈,但在國家政策的明確支持下,去產能效應將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