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巖鹽還用于食品加工工業。海水溶解有大約3% 的氯化鈉,人們有目的地使海水蒸發來獲取巖鹽。但是在整個地質過程中,海水由于自然原因而蒸發,巖鹽作為一種沉積巖覆蓋著地球表面的廣大地區。 它是*豐富的蒸發巖,在海水中沉淀的順序上,是在石膏和硬石膏的后面,因此,常常在巖鹽之下找到石膏和硬石膏。有些地方巖鹽不純,和石鹽互層還有其他沉淀礦物,方解石和鉀鹽以及砂子和粘土。 有75 個以上國家大量開采巖鹽。如果巖鹽層在地下不深處,就挖豎井達到巖鹽層,用地下開礦的方法開采。然而有一種簡單的萃取法,用水泵把水打到含鹽層,然后把鹵水用泵抽到地表,蒸發鹵水來提取巖鹽。今天大約有1/3 的巖鹽是由海水在人工鹽池(又叫鹽田)中蒸發提取的。海水引入鹽池后,由太陽加熱蒸發直到鹽沉淀為止。 雖然*常見的巖鹽是層狀的礦床,但是找到很好的立方體,并有立方體解理,這種晶體的習性和具有咸味的特點,使這個礦物是很容易鑒定的。 石鹽又稱巖鹽,化學成分為NaCl,晶體都屬等軸晶系的鹵化物。單晶體呈立方體,在立方體晶面上常有階梯狀凹陷,集合體常呈粒狀或塊狀。純凈的石鹽無色透明或白色,含雜質時則可染成灰、黃、紅、黑等色。新鮮面呈玻璃光澤,潮解后表面呈油脂光澤。具完全的立方體解理。摩斯硬度2.5,比重2.17。易溶于水,味咸。晶形呈立方體,在立方體晶面上常有階梯狀凹陷。 中國青海現代鹽湖中有些石鹽呈球珠狀,特稱珍珠鹽。集合體呈塊狀、粒狀、鐘乳狀或鹽華狀。石鹽是典型的化學沉積成因的礦物。在干熱氣候條件下常沉積于各個地質年代的鹽湖和海濱淺水湖中,與鉀鹽、石膏等共生,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國以柴達木盆地*為著名,四川、湖北、江西、江蘇也都有大規模的石鹽礦床。世界上大型石鹽礦床還見于美國東北部的薩萊納盆地、中部的二疊紀盆地和墨西哥灣沿海地區,中亞費爾干納盆地,德國的薩克森-安哈爾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