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洪澤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程總監
女士 (總監) |
電 話:13576070213 |
手 機:13576070213 |
 |
|
 |
|
宣德爐鑒別真偽 |
宣德皇帝在位時,嗜好玩賞香爐,特下令從暹邏國(今東南亞)進口一批銅材,責成宮庭御匠呂震和工部侍郎吳邦佐,參照皇府內藏的宋代柴、汝、官、哥、均、定等名窯瓷器的形制,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設計和監制香爐共117種。為保證香爐的質量,工藝師挑選金、銀等幾十種貴重金屬,與風磨銅一起經過十余次的精心鑄煉,把提純的銅選取出來制成香爐,顏色多呈栗殼色、佛經紙色或茄皮色。手摸感覺似嬰兒肌膚,晶瑩而滑潤,惹人撫弄,鎏金或嵌金、灑金的宣德爐金光閃閃,給人一種富貴莊重的感覺。
大明宣德時期,史學家稱為“仁宣盛世”。人們吃飽了,喝足了,住暖了,不再為物質的東西發愁了,就開始追求藝術的東西。宣德爐就誕生在這個時期。宣德爐誕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們對老祖宗遺留下來的漢文化的追捧。宋朝滅亡后,建立了元朝,元朝是蒙古人統治天下的時期,在文化上有差異。元朝滅亡后,漢文化得到了恢復。香爐是歷代文人們最受追捧的東西,焚一柱香祭祀,表示對祖宗的尊重。宣德皇帝也是文人出身,還信奉道教,對香爐更是情有獨鐘。當時的中國,銅資源非常短缺,在宣德以前都是用青銅鑄器。 《宣德鼎彝譜》記載:宣德三年,暹羅國進貢風磨銅數萬斤。暹羅就是今天的泰國。風磨銅是一種礦粉,里面含有金、銀、銅、鋅、錫等物質,是貴重金屬。風磨銅一運到朝廷,宣德皇帝就親自監工,經過精心提煉,首先鑄造了一套禮儀用器,仿照宋代《宣和博古圖》畫圖放樣,然后進行鑄造。根據史籍記載,*一批制造了三千三百六十五件,宣德皇帝一看,東西太漂亮了!高興極了,當時就嘉獎了許多官員和工匠,并追加補鑄了一萬八千個香爐,以獎品的形式頒發給全國七品以上的地方官員,宣德爐一舉成名。
宣德爐在明朝成了一種時尚,宣德爐需求量大增。因為有了市場,許多民間工匠就大量仿造,樣子也是五花八門,沒有風磨銅,就用青銅翻新鑄制。因工匠的文化水平的差異,底款也是亂七八糟,有寫一個字的,宣;有寫兩個字的,宣德;有寫三個字的,宣德年;有寫四個字的,宣德年制;有寫五個字的,大明宣德年;有寫六個字的,大明宣德年制。最特殊的底款是寫一大段話的:大明宣德五年監督工部官臣吳邦佐造。吳邦佐是制造宣德爐的監工大臣,相當于宣德爐廠的廠長。風磨銅用完后,朝廷停止了制造,但吳邦佐的銅器廠沒有停,民間大量需求宣德爐,有了市場,就有錢賺,有錢賺就繼續造,為朝廷增加點收入也是好事。吳邦佐造的宣德爐款式是對的,但銅質不再是風磨銅了。
古玩經紀人:金經理
聯 系 電 話 :17001676895 QQ:3114501398 微信:18722552638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