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繪在家庭裝飾中猶如一股春風,以其獨特的繪畫形式,其他裝飾美感的不可替代性,迅速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受到了年輕人追捧,在中年人群中也大為升溫。好多人對墻繪還不太明白,總以為來源是涂鴉的延伸,是彩繪,我們認為這種說法有誤導。
為什么說墻繪不是來自涂鴉,這要從涂鴉的根源說起。涂鴉?
(Graffitist),涂鴉是一種結合了“嘻哈(HipHop)”文化的涂寫藝術,形成于上世紀70年代初的紐約。紐約市立大學的學者愛德華在《世界百科全書》中寫道:涂鴉’經常寫在公共廁所、公共建筑的墻上,或公園的石頭上;有些單字和詞組不甚健康;有時只是寫人的名字,也有關于性的,還有許多是政治口號。誠然,涂鴉是年輕人的個性表達,是對潮流的訴說,自由的釋放,其內容比較的局限。
我們再來看看中文“涂鴉”一詞,原是唐朝盧仝說其兒子亂寫亂畫頑皮之行,典故出自《玉川子集.云添丁》:盧仝有個兒子叫添丁,喜歡亂涂亂寫,常把盧仝的書冊弄得又臟又亂。盧仝因此寫了一首詩:
“忽來案上翻墨汁,涂抹詩書如老鴉。”把兒子的頑皮和自己的無奈描寫得惟妙惟肖。后來,人們便從盧仝的詩句里得出“涂鴉”一詞,流傳至今。
時下流行彩繪,譬如彩繪在T恤、布、鐵器、皮包、塑膠、衣服…等各式材質上,甚至發展到了人體彩繪,可見彩繪是各種介質的嘗試。人體彩繪的解釋具有彩繪解釋的代表性。在追求美的道路上,藝術家逐漸厭倦了在紙或者布上單一地表現思維,于是有人發現其實人體是美的*好載體,那種充滿生命光澤的質地是任何傳統的媒介和畫藝永遠不能展現出來的。這里提到要說的關鍵是文化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