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史賢國際
聯系人:諸
先生 (員工) |
電 話:021-62597570 |
手 機: |
 |
|
 |
|
上海史賢國際:玉蟬造假騙子又出新花樣大家不要上當 |
南北朝時,玉蟬仍沿漢制,此時由于戰亂影響,玉料來源困難,玉蟬多數用滑石刻成,細部寫實味道加重,同漢代相比顯得更為逼真。東晉以后幾乎見不到玉蟬了。宋代仿古風氣盛行,玉蟬當然也不例外。宋代以后的蟬多作為佩飾,玉蟬形象有形無神,線條弱不見鋒,軟而呆滯,蟬形短且寬,拋光不佳。
明代玉蟬有薄片狀和圓雕兩種,多用粉皮青玉制作。紋飾線條雕刻又粗又深,雙翅雕得較薄,腹部厚;翅膀不僅有脈紋,還有無數的小圓點,好似透明的一般;蟬腿部有許多細小的腿毛,這是明代常用的做法。清代玉蟬刻畫特別精致,眼睛細長,翅有脈紋,足爪屈曲,具有很強的裝飾性。清朝乾隆時玉蟬制作用料特別嚴格,多用籽料制作,雕琢工藝極為講究,精雕細琢,一絲不茍,蟬身有回紋、勾云紋裝飾。清晚期玉蟬線條常有崩斷現象,刀法軟弱無力,陰刻線細而深,常用岫巖玉燒成紅色或黑色仿古蟬。
行情看漲
近年來,玉蟬在拍賣市場上的價格也是一路飆升。2002年中國嘉德拍賣的一件長6.8厘米的清代白玉蟬,成交價為19200元;2003年北京翰海拍賣的一件長7.5厘米的清代白玉蟬,成交價為27000元;2004年天津拍賣的一件長5.5厘米的清代白玉蟬,估價為4000元,成交價高達26000元;2010年北京翰海拍賣的一件清中期白玉蟬,估價70000元,成交價高達111200元。
從古到今,在中國的各類工藝品里,蟬都占有一席之地,石蟬、骨蟬、銅蟬、木蟬、玉蟬,似乎所有雕刻品種里,都有蟬的份兒。真蟬聒噪,假蟬卻叫人神往,在這一點上,真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了。
鑒別指南
如今,玉蟬造假之風盛行,為避免上當受騙,防止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筆者粗略地歸納以下幾條供初涉藏海者參考。
一、謹防帶有欺詐性的經營手法。某些商販為了兜售生意往往編造生動的故事,講述他的玉蟬都是從祖上傳下來的或是從老祖宗墳里挖出來的,講得有板有眼,有聲有色,活靈活現,以此來證明玉蟬來歷正宗。一些沒有經驗的人經不住他們的花言巧語,很容易受騙上當。因此,初入門的玉蟬愛好者切忌輕信,盲目入市,輕易出手。
二、謹防造假者在古玉蟬材料上做手腳。他們常用類似玉質的材料冒充玉蟬,改頭換面,以假亂真,歸納起來大致有下面三種情況:
其一,以石充玉。如用馬蹄筋、艾葉綠等質地細膩的石材來冒充玉質材料。檢驗玉與石最簡單的辦法,是用一小刀在其邊緣處輕輕刻劃一下,如有明顯切刀痕跡的是石質材料,真的玉蟬質地堅硬,硬度達6~6.5級,一般金屬刀具根本無法刻劃。
其二,以玻璃充玉。如用玻璃英石之類冒充翡翠白玉、水晶等,這類玻璃仿制品,用肉眼能觀察到里面有料泡,在花紋邊緣處能看見其有磨砂細粒,結構排列疏松,缺乏玉蟬的致密性和堅韌性。
其三,以高分子材料壓模替代玉蟬。這類假玉蟬不經過科學儀器設備的測試一般難以識別,關鍵看器表有無天然玉紋和玉筋。
上海史賢國際提醒廣大藏友:玉蟬造假騙子又出新花樣大家不要上當。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