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手法的月餅制作包括陳皮加工等10道工序和餅皮加酥等18種工藝,現代工廠很難完成這么復雜的工藝。惠東縣有的餅家一個中秋節可賺四五百萬元
一條有數百年歷史的古巷,會給你時光倒流置身古代的感覺。數百年或者百年前月餅的味道又如何?這種味道肯定比古巷難找。惠東縣吉隆鎮郭師傅餅店用傳承數百年的手法制作月餅,與花樣迭出在流水線上生產的月餅相比,這家餅店用手工制作的月餅往往需要排隊才能買到一盒。跟郭師傅的月餅一樣受追捧的還有多種當地的鄉土月餅。在惠東縣,行內人士估計,當地的鄉土月餅至少占市場一半份額。隨著低碳概念的推廣,不少廣州、深圳這些大城市的人也尋覓到鄉鎮購買大批鄉土月餅回城里送禮。
在吉隆鎮,郭師傅餅店在鞋店林立的街頭并不顯眼。但中秋前要數郭師傅的餅店*熱鬧,到店里取月餅的小車成群結隊,車牌號粵A、粵B、粵S、粵L都有。江湖上流傳著郭師傅的故事:當年郭師傅在供銷社上班,售貨員是那個年代非常吃香的職業。郭師傅人老實,沒被安排當售貨員,讓他去做燒餅。祖輩一直在做燒餅的郭師傅馬上發揮特長,他制作的餅很受歡迎。在上世紀50年代,郭師傅制作的月餅曾被選送到北京參加評比。
關于郭師傅的身世,郭師傅說,郭氏祖輩在明朝便在江蘇制作月餅,聲名遠揚,一度成為朝廷貢品。后來郭氏遷居福建,*后定居惠東,一直秉承祖藝,制作月餅。
郭師傅的月餅作坊謝絕參觀拍照。郭師傅說,他的月餅用料比較豐富,包括核桃仁、杏仁、瓜子仁、欖仁、芝麻仁、豬肉瓢、冬瓜條、叉燒肉等38種天然材料。其中豬肉瓢、叉燒肉等材料取自當地,而核桃仁、杏仁、瓜子等則從云南購進。雖然用料較多,制出來的月餅味道卻不雜。他說他的月餅制作包括陳皮加工、叉燒肉制作等10道工序和餅皮壓制、加酥等18種工藝組成,現代工廠很難完成這么復雜的工藝。
這種傳統手法制作的月餅保持傳統香醇可口的味道,百年前或者數百年前月餅的味道就是這樣的吧,郭師傅月餅會給人遐想與回味。郭師傅月餅包裝樸實,用料實在,口感與眾不同,價格也很平民。據介紹,在高峰期每天售出一萬盒。
巨大的市場需求,郭師傅為何不擴大生產?郭師傅說,他也做了一些嘗試。早些年,他曾到廣州進修,學習現代月餅制作工藝。學成歸來后,郭師傅曾嘗試把現代制法融入郭家傳統制法,但制作出來的月餅始終沒有傳統手法制作出來的月餅味道好。他終于還是把生產線擱置一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