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遭遇信息化之痛ERP仍是良藥
信息產業是當今全球競爭的戰略重點。制造業是我國的支柱性產業,制造業信息化的發展進程直接關系到中國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的競爭實力。因此,如何利用ERP來規范企業管理、降低成本,并讓我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強國轉變已成為當務之急,各方專家學者對此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并達成了不少共識。這些共識雖然不是放之四海皆通用的萬能理論,但其中不少觀點對于當前國內各個領域、各個行業洶涌澎湃的信息化浪潮還是有不少借鑒意義的,特別是對于當前剛剛起步的電子政務。
信息化是必經之途
回首中國企業的ERP之路,1998年時任聯想集團總裁的柳傳志那句“上ERP有可能是找死,不上ERP就是等死”的論斷堪稱經典,它準確地表達了當時業內專家和管理者左右為難的心態。盡管如此,國內不少企業還是與ERP有了一個不可更改的“約會”,當然約會時間上會有先有后。
1998年,在經過了近5年市場準備期后,*具*威的ERP軟件供應商SAP開始大力開拓市場。這一年,聯想和海爾先后啟動了SAP系統建設。多數中國企業用戶從這一時期起,*一次了解到SAP是全球*具*威的ERP軟件供應商,同時通過聯想和海爾的效果,也感受到了信息化的力量。同年,用友、金蝶兩家國內財務軟件公司也先后宣布轉型進軍ERP市場。此前依靠財政部推進財務電算化而成長壯大的用友、金蝶通過收購、合資、購買等方式,在短期內推出了自己的產品,完成了由財務軟件向ERP升級的過程。
然而,歷史總是在重復中上演。10年后的今天,ERP作為企業有效的業務管理手段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所接受。信息化浪潮已由制造業席卷至政府,而且已經形成一種勢不可當的趨勢。在市場中嗅覺敏銳的ERP廠商也紛紛吃著碗里、看著鍋里,著手培育新的市場增長點。從去年開始,SAP就抽調了優秀的人才成立了專門開拓公共政府領域的部門,制定了政府行業的燈塔計劃、宣傳推廣策略。他們計劃用3到5年的時間來培育這一領域。用友也在去年專門針對行政事業單位收支分類改革而推出了R9系列產品。隨著這項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今年更是高調推出了R9普及版。從ERP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電子政務必將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潮流。
信息化不是計算機化
的確,無論是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喜人數字,還是確保信息化穩步實施的制度保障,都為信息化鋪平了道路。但是有著后發優勢的中國信息化道路必須盡快找到信息化的脈動所在,而不能長久的停留在計算機時代。
在一些經濟實力發達的地方政府部門,經?梢钥吹竭@樣的情境:一個工作人員用兩臺配置非常高的計算機上網查資料、打文件,把過去手工操作的工作簡單地搬到計算機上;一些信息中心也僅是承擔著設備維護、數據保存的工作,根本談不上業務整合與程序梳理。計算機是信息化的物質基礎,在信息化初期重點普及應用產品本無可厚非,但是如果長久地停留在這個階段,恐怕就有問題了。
企業走信息化道路的原動力多數是來自提高效率、整合實力的生存需要而引發的自發行為,而政府走信息化道路則更多的需要自己革自己命的勇氣和高標準、嚴要求的服務理念而產生的自覺行為。因而,相對于企業來說,政府部門的當政者必須具備清醒的認識和極大的勇氣才能將信息化之路進行到底,而不會久久地徘徊在計算機時代。
以上資料由北斗星軟件有限公司整理匯總,請勿轉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