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建設報
截至6月底,浙江省杭州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4.3886萬套,竣工5.7530萬套,不僅開工和竣工數量分別是年度目標的113%和120%,而且房屋質量越來越高,保障房品質堪比商品房。
據杭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設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保障房建管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保障房建設是民生工程,怎樣更好更快地建設保障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千方百計為安置戶著想,積極采用新理念、新工藝、新技術建好保障房。
提升宜居性堪比商品房
新德佳苑是杭州市打造“國際旅游綜合體”和“工業遺存保護樣板”工程的保障房小區。小區由10幢小高層組成,建筑面積達到18萬平方米,共計1323套住房。
據介紹,項目建設伊始就樹立了“建設*流安置房精品工程”的目標,引進綠城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作為項目代建單位,在小區總體布局、戶型設計、戶外公共活動空間設置等方面,充分考慮農轉非居民的生活習慣。如,在小區設置向心式中央花園、實行“人車分流”、住宅底層架空區域引入景觀、隱秘布置空調機位、人性化設計自行車庫坡道、設置紅白喜事公共客廳、安裝智能化門禁系統等等。住房設計方案除征求街道、經濟合作社意見外,還在社區公示,安排專人收集建議、優化方案。在建設過程中,建材選擇、細節把控、景觀配置、公共部位精裝修及建設質量驗收把控標準等,均按照代建單位商品住宅標準實施。目前,該項目已順利交付使用。今年3月,剛搬進新德佳苑的住戶張連興,俯瞰著園區向心式中央景觀,滿臉幸福地說:“和原來的居住環境相比,這個房子我很滿意,質量好、景觀好!”
縮短工期“搭積木”式建房
在拆遷過渡安置時期,群眾等著、盼著建好安置房的焦急心情可想而知。
據了解,按照目前常規的建造方式,房屋建筑從開工到交付使用一般需要3.5年到4年時間。怎樣既能縮短工期又能保證質量,該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嘗試采用新型建筑工業化建設三墩北A R21 19地塊的保障房。
該項目正處于吊裝施工階段,是杭州市首次采用新型建筑工業化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設的保障房。該市保障房建管辦有關負責人說:“就像‘搭積木’一樣,只要將預制好的樓板、內外墻板及樓梯、門窗等構件澆筑在一起來,房子便建好了。與傳統工藝相比,裝配式建設在有效減少施工現場揚塵、噪音和垃圾的同時,還保證了房屋的質量安全;內外墻、樓板等在工廠內批量預制,誤差精確到毫米,單套面積誤差率更小。工期可縮短近20%。”
據悉,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是杭州建筑業發展的重要舉措,這次在三墩北已開工的保障房建筑面積達到14萬平方米。下月,還將在此處,以新型建筑工業化的方式開工建設6個保障房項目、約36萬平方米。目前,這些項目正在做項目建設前期準備工作。
綠色建筑達到二星“綠標”
位于德勝快速路與滬杭高速路交會處的普福區塊R21 13地塊保障房,是杭州市*個集中選址配建的綠色保障房。該市保障房建管辦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項目由9幢17層高層建筑組成,建筑面積達到7.27萬平方米,共計1229套住房。經過近3年的建設,該項目獲得了住房城鄉建設部二星級綠色建筑設計標識證書,意味著項目規劃和設計達到了國家綠色建筑二星級標準。
作為杭州*個達到綠色建筑二星級標準的保障房,該項目與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據建設方有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充分運用了新技術、新工藝,盡可能降低能耗,節約材料。小區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統,利用雨水灌溉小區綠化,節約用水。同時,小區給每戶預留了空氣源熱泵系統管線,方便住戶配置空氣能熱水器等相關設備,有效節能省電。目前,該項目已基本完工,預計今年年底前竣工交付使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