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紅綠彩瓷器鑒定 *選上海瑞藝德
陶瓷、字畫、玉器、銅器、印章、錢幣、木器等藏品火熱征集中……
紅彩
陶瓷低溫釉上顏料。呈不透明大紅色。產生于宋代,為釉上多種彩的前驅,后沿用于明代萬歷紅彩、鉛粉86%配制而成。著色成分為三氧化二鐵。制法將硫酸亞鐵(青礬)煅燒、漂洗,加入鉛粉作熔劑,磨細備用。如作顏色釉色料,則調成釉漿,施于陶瓷器釉面上,氧化焰以900℃左右低溫烤燒之。明代嘉靖時,御器廠以礬紅釉取代銅紅釉。
瓷器,是中國國粹。對于瓷器,中國人有特別的情感。古人撿窯擇上,“窯火既歇,商爭取售。”今人得獲至寶,暢美難言。更有奇貨如青花《鬼谷子下山》,在倫敦佳士得拍出2.3億元人民幣高價,熱動全球,還美其名曰:盛世收藏。才走了鑒寶大師張浦生、周南泉,7月2日,又來了馬未都。文博大家江城鑒寶,所到之處,總是圍滿懷揣寶貝的藏家,武漢儼然一座收藏之城。古瓷器鑒定泰斗張浦生最是幸運,看到了一件完整的元青花。
推薦 2011楚寶貝年終季生肖寶寶秀
張浦生給人印象深刻。他在武漢文物監管品市場鑒寶開講,遇到兩鬢斑白的老者抱來個仿品,一句口頭禪“沒有你年紀大”,話不點破,已盡在話中。一件好瓷器,傳承好多故事。但邁入收藏的大門,“聽不得故事”;一件傳世精品,奪人心魄,收藏瓷器,卻“沖動不得”。敞開了心和藏友品寶,也把鑒寶知識分享。
張浦生告訴記者,離開了“瓷”,人就像掉了魂。他曾經遭遇車禍,全身包扎個嚴實,躺在病床上,還在給西安的藏友鑒寶。學生送來一塊瓷片,頓時興奮地坐起來,比藥還管用。“誰見柴窯色,天青雨過時。”人瓷同魂,聽先生侃談,如品文震亨對柴窯的一段判詞: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