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寶”為明后期所鑄造也是有一定道理和依據的。銀質大明元寶,寶銀的兩端呈圓孤形并向上隆起,高翹如船狀,整個銀錠呈馬蹄形,其面有三行楷書銘文:左為“丁丑年造”,右為“四十八兩”,中間是四個楷書大字“大明元寶”,“寶”字中部寫法從二“王”,均是陽文。經實測,這枚銀錠形制比較標準,造型統一,元寶正面通長107MM,厚度60MM,上下端等寬55MM,闊腰處寬63MM,底面通長61MM,上下端等寬38MM,腰寬43MM。表面凹陷,錠面隱約可見澆鑄冷卻后形成的水波紋,底坐略有凸凹呈蜂窩狀,重量達1500克。
大明元寶”為嘉靖初年所鑄。明定陵所出土的五十兩馬蹄形銀錠,屬萬歷四十七年所鑄,錠面上文字亦是陰刻文。這是明早期銀錠所固有的特征。但到后來,就兼用陽文,并逐漸成為慣例。陽文多是打印上去的,或鑄造的,沒有事后刻上去的。近年來隨著銀錠市場的復蘇,特別是在港澳臺,明清銀錠屢拍高價,所以至大明元寶真品實數稀少。
大明元寶”為明后期所鑄造也是有一定道理和依據的。銀質大明元寶,寶銀的兩端呈圓孤形并向上隆起,高翹如船狀,整個銀錠呈馬蹄形,其面有三行楷書銘文:左為“丁丑年造”,右為“四十八兩”,中間是四個楷書大字“大明元寶”,“寶”字中部寫法從二“王”,均是陽文。經實測,這枚銀錠形制比較標準,造型統一,元寶正面通長107MM,厚度60MM,上下端等寬55MM,闊腰處寬63MM,底面通長61MM,上下端等寬38MM,腰寬43MM。表面凹陷,錠面隱約可見澆鑄冷卻后形成的水波紋,底坐略有凸凹呈蜂窩狀,重量達1500克。
大明元寶”為嘉靖初年所鑄。明定陵所出土的五十兩馬蹄形銀錠,屬萬歷四十七年所鑄,錠面上文字亦是陰刻文。這是明早期銀錠所固有的特征。但到后來,就兼用陽文,并逐漸成為慣例。陽文多是打印上去的,或鑄造的,沒有事后刻上去的。近年來隨著銀錠市場的復蘇,特別是在港澳臺,明清銀錠屢拍高價,所以至大明元寶真品實數稀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