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員自掏腰包為市民提供雨傘 三年間百把愛心傘丟一半
長春晚報記者 李金昊
上周,長春市迎來了多場降雨,很多市民被弄得猝不及防。而市民王女士在上周五卻避免了被淋濕的尷尬,因為她在5路公交車上獲得一把愛心雨傘。為此王女士撥打本報電話表示感謝。當天,她還特意發朋友圈,表揚了司機師傅。
隨后,記者從長春公交集團南通一車隊了解到,從三年前開始,該車隊的四名五星級駕駛員每到夏季,就自掏腰包在車上投放愛心傘。這些愛心傘,幫助了許多像王女士一樣的乘客。然而,這些愛心傘也面臨著“有借無還”的局面,三年來,百把愛心傘已丟失一半。
駕駛員張貼宣傳語提醒乘客有借有還。
自掏腰包為乘客提供方便王女士說,當時多虧5路公交車上那把雨傘才讓她順利到家。“當時真挺感動的,我原以為是司機把自己的雨傘借給了我,后來才知道是司機自掏腰包為乘客準備的愛心雨傘。”
8日,記者從長春公交集團南通一車隊了解到, 5路公交車不僅布置了各種文化車廂,全線所有五星級駕駛員還自掏腰包購進了雨傘放在公交車上,免費提供給乘客使用。不僅如此,為防止乘客中暑,駕駛員還在車上放置了小涼墊,提供免費礦泉水。
愛心傘歸還率僅為50%左右
該車隊五星級駕駛員趙相春告訴記者,從三年前開始,自己和另外幾名五星級駕駛員就自掏腰包為乘客準備了愛心雨傘、礦泉水等物品。三年間共計投放了百余把雨傘,但是這些雨傘的歸還率僅為50%左右。“上周的幾場大雨后,車上的5把雨傘只剩下了一把,其他車輛上也存在類似情況。”
實際上,面臨尷尬的還不止愛心傘。每到夏季我市公交車上都會擺放一些涼扇和涼墊,目的就是為了給乘客帶去清涼,但是絕大部分駕駛員都表示,這些物品也經常被市民帶走或是損壞,實際使用率和使用壽命并不高。
多數乘客表態從我做起
對于駕駛員的愛心舉動,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幾乎所有市民都表示在感謝駕駛員愛心行為的同時會以身作則,將這份愛心傳遞下去。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近些年自己在乘車過程中發現乘客們的不文明現象正在減少,可是也有少部分人仍然做出了一些不文明的行為,“有時會看到一些乘客將車上的涼扇取下帶走,這種占小便宜的行為十分不好。”王先生說。
市民劉女士經常乘坐5路公交車,聽說駕駛員自掏腰包購買愛心雨傘給乘客使用后她首先表示這種行為值得贊揚和提倡,但是面對著有借無還的現象她表示,有些人可能是因為特殊原因忘記歸還,有些則是有意而為之,為此她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建議在借傘時收取少許押金,等到歸還后再退還押金。”
寧可相信您忘記了
呈無保護“散養”狀態裸露于公共空間的一些用品,往往是檢驗一個線路或區域市民文明素質的晴雨表。
公交車流失公物的事情,已經不是*一次發生了,以前,也發生過丟失消防安全錘、消暑扇子的事情。現在,在5路公交車上,又發生三年間百把雨傘丟失一半的事情。面對這樣的事情,其實作為媒體,再怎么呼吁,對成心想“借”傘不還者,或大熱天竊走雨傘的人而言,也許是無濟于事的。
筆者想對家中有雨傘的人說兩點,一是5路公交車的五星級公交車駕駛員是工薪階層,他們收入可能和您一樣,并不高,也是靠工資吃飯的,但他們從自己腰包里拿出錢來方便大家,您可以不向他們學習,但也別褻瀆他們的愛心。二是一把傘不值多少錢,但生活在周邊的人怎么看待您這種行為?尤其是自己的孩子,下一個下雨天忘記帶傘挨澆的可能就是他,那時候,您向他的幼小心靈傳遞了一種什么信號呢——真是記性不好忘了歸還雨傘,還是存心偷竊公物?
筆者寧可相信您是拿傘回家忘記了歸還給公交車。送回去其實沒什么難的,這樣對他人和自己都好交待。返回光明網首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