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一個市場,有兩個人在賣保溫管,有且只有兩個人,姑且稱他們為保溫管甲、保溫管乙。
假設他們的保溫管價格沒有物價局監管。
假設他們每個保溫管賣一元錢就可以保本(包括他們的勞動力價值)
假設他們的保溫管數量一樣多。
-經濟模型都這樣,假設需要很多。
再假設他們生意很不好,一個買保溫管的人都沒有。這樣他們很無聊地站了半天。
甲說好無聊。
乙說好無聊。
看故事的你們說:好無聊。
這個時候的市場叫做很不活躍!
為了讓大家不無聊,甲對乙說:要不我們玩個游戲?乙贊成。
(游戲開始,未完待續......)
原來,賣保溫管和股市道理是一樣的,你信么?!-(中)
(續上文)
于是,故事開始了……
甲花一元錢買乙一條保溫管,乙也花一元錢買甲一條保溫管,現金交付。
甲再花兩元錢買乙一條保溫管,乙也花兩元錢買甲一條保溫管,現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錢買乙一條保溫管,乙也花三元錢買甲一條保溫管,現金交付。
……
于是在整個市場的人看來(包括看故事的你)保溫管的價格飛漲,不一會兒就漲到了每條保溫管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保溫管數一樣,那么誰都沒有賺錢,誰也沒有虧錢,但是他們重估以后的資產“增值”了!甲乙擁有高出過去很多倍的“財富”,他們身價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未完待續......)
原來,賣保溫管和股市道理是一樣的,你信么?!-(下)
(續上文)
這個時候有路人丙,一個小時前路過的時候知道保溫管是一元一條,現在發現是60元一條,他很驚訝。
一個小時以后,路人丙發現保溫管已經是100元一條,他更驚訝了。
又一個小時以后,路人丙發現保溫管已經是120元一條了,他毫不猶豫地買了一條,因為他是個投資兼投機家,他確信保溫管價格還會漲,價格上還有上升空間,并且有人給出了超過200元的“目標價”(在股票市場,他叫股民,給出目標價的人叫研究員)。
在保溫管甲、保溫管乙“賺錢”的示范效應下,甚至路人丙賺錢的示范效應下,接下來的買保溫管的路人越來越多,參與買賣的人也越來越多,保溫管價格節節高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興,因為很奇怪:所有人都沒有虧錢……
這個時候,您可以想見,甲和乙誰手上的保溫管少,即誰的資產少,誰就真正的賺錢了。參與購買的人,誰手上沒保溫管了,誰就真正賺錢了!而且賣了的人都很后悔--因為保溫管價格還在飛快地漲……
(以上內容純屬虛構,僅供娛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