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五大上課“走神”的原因;
1.基礎知識不牢固、反應不夠敏捷、接受能力不強的同學,上課常常處于走神的狀態。
這樣的孩子;學習困難:上課不專心聽講,易走神;學習成績不穩定;健忘、厭學,作業、考試中經常因馬虎大意而出錯。
2.基礎知識有缺陷的同學,難以理解學習內容,上課無法跟上老師的講解節奏,從而放棄努力,出現“走神”。
這樣的孩子;容易分心:不能專心做一件事,注意力很難集中,做事常有始無終。
3.學習動機發生偏差,總是憑興趣聽課,偏科思想嚴重,造成部分學科“走神”。上課走神-思維渙散--專注力訓練!
這樣的孩子;.沖動任性:情緒不穩定,易變化;常常不假思索就得出結論;行為不顧忌后果。
4.長期養成了不良的學習習慣,他們隨時都處于“走神”的狀態。
這樣的孩子;活動量大:在任何場合下都無法安靜,手腳不停或不斷插嘴;平時走路急促,經常無目的亂闖亂跑。
5.身體虛弱或作息時間安排欠妥,大腦長期得不到必要的休息、調節,導致難于集中精力投入學習,從而“走神”。
小學階段,我們本來可以讓孩子學習更多有價值的內容,但是由于身體或用腦方法不對時間都浪費在一些無聊而弱智的“課程學習”中了。
此外還有不吃早餐,營養不足甚至出現低血糖現象,發生“走神”;還有因與老師,同學關系緊張導致“走神”的……
如果您的孩子在學校上課走神,上課認真聽講時間極少,其大腦思想都在跑神,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沒有用來學習。因此花了一天的時間“學習,*后真正有效利用
的時間不會超過一個小時,其他時間都浪費了。那就要引起注意了。
二、注意力訓練
注意力又名專注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于某種事物的能力,是一切活動的基礎。
注意力的穩定性,指比較穩定地把注意集中于某一特定活動的能力,即是指注意集中時間的長短。它是注意力*重要的品質,加強注意的穩定性訓練,可以提高聽課質量,讓學生當堂理解、掌握所學知識,輕松完成學習任務。
注意力的廣度,也就是注意的范圍有多大,指在一瞬間內清楚地覺察或認識的對象的數量。它是兒童學習效率的保證。注意范圍越廣,兒童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就越強,學習效率就越高,不丟、不拉字,觀察與理解更為全面。
注意力的分配,指在進行多種活動時能夠把注意力平均分配于活動當中。兒童在學習中經常應用的注意分配現象是:聽、寫、想。注意分配能力弱的兒童、無法在同一時間內完成聽、想、寫的過程。
注意力的轉移,指能夠主動地、有目的地及時將注意從一個活動調整到另一個活動。注意主動轉移性弱的兒童,因不能及時轉移注意而導致從精神到行為總是慢“半拍”,對外界刺激反應慢,上一個問題沒聽懂就無法關注其他內容;上課半天了還在想著課間的事,多被斥責為貪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