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定的一個小鎮上,有幾家漁場,這些漁場的主人都在暗暗較勁,企圖打垮對方。
去年夏天,王大伯家*一個從縣城里買來了“物聯網全自動增氧系統”,還在鎮上大肆宣揚,說什么“科學養魚”,吸引了不少年輕的漁戶;與王大伯一家相反的,是李老漢一家,他們家對“物聯網控制”什么的嗤之以鼻,“養魚這東西,還是要靠土法子,靠老祖宗的經驗!”李老漢如是說。
圍繞著王大伯和李老漢家的競爭,吸引了鎮上許多人的目光,大家都在看好戲,私下里揣測誰會贏。
自打買來物聯網全自動增氧系統之后,王大伯一家基本就不怎么再去看塘子了,而是天天在家休息;“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獲,這樣閑著的人,肯定養不好!”李老漢一邊這么想著,一邊汗流浹背的一個個塘子跑著。
過了一段時間,天氣更熱了,李老漢家人手不足,忙不過來,只能招短工來幫忙,而且因為要補氧,所以增氧機得天天開著,一個月下來,成本的開支多出來不少;反觀王大伯家,不僅不招人,還辭退了幾個員工,增氧機也不見他開,一個月下來之后,不僅壓低了成本,魚兒還長的更好了。
一天半夜,鎮里突然停電了,王大伯的手機瞬間就響了起來,王大伯一看不妙,連夜把魚搶救了出來,減免了損失;而李老漢因為睡著了不知道,早上起來發現翻了一塘的魚,損失慘重,“一夜回到解放前”。
一個夏天過來后,用了物聯網增氧系統系統的王大伯,不僅省了力氣,節約了成本,還賺了一大筆錢,而李老漢一家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喪失了在漁家們中的領頭地位,至于其他的漁戶么,在看到這個結果之后,也紛紛買了物聯網增氧系統,走起了“科學養魚”的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