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班與課外作業并不能提升孩子的成績
        現今的教育市場上各種兒童興趣班、補習班五花八門。訪談發現,家長給孩子報班的目的,無論是短期提高學習興趣和能力,還是覺得對子女未來發展有好處,都對課外班抱有提升孩子學習成績的期望。
      本次調--查顯示,近九成小學生都在上“班”。成績優秀的學生中,有63.82%的參加了課外班;成績較差的學生中,更有高達93.95%都參加了課外班。
     由此看來,學習成績欠佳的小學生是報課外班的主力,而在課外班上耗費的大量金錢、精力和寶貴時間是否能扭轉“學習成績較差”現狀,還需進一步關注。
 
      課外班的作業能否促進小學生的學業表現呢?
      調---查中表示有課外班作業的小學生高達81.50%。其中,79.08%成績優秀的小學生和91.79%的成績較差的學生每日都會有課外班作業。
    訪談中問及家長“作業對孩子成績的提高有作用嗎?”受訪的10位家長中有7位覺得“作用有限”,有1位覺得“應該有作用”,另外2位表示“沒感覺”。而這10位家長的子女卻一致認為“不知道”、“說不清楚”。
       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額外作業時間與小學生學業水平之間并沒有直接關系,更多的作業時間并不一定帶來更好的學習成績。
      正如美國家庭作業問題專家所說,學生家庭作業的時間與學習成績呈曲線關系,即當作業時間達到*佳時間點時,學生成績*好,一旦超過這個時間成績會下降。
    庫伯也曾指出,家庭作業時間所產生的效果與學生年齡密切相關,低年齡段(小學中低年級)孩子家庭作業時間與學習成績的相關性幾乎為零。由此看來,給孩子布置額外作業的效用確實有待斟酌。
    總之,學前班教育、擇校行為、課外班學習或者課外作業,這三項小學階段*為常見的家庭教育行為,并不能換來小學生學習上的優勢和理想的學業成就。
     可以說,此類投入性價比較低,不僅不能帶來合理的收益,反而存在投入過度造成的負面效應,如孩子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的減弱,重復學習帶來的倦怠、注意力渙散等不良學習習慣,過度、過早學習讓孩子身心俱疲,易產生厭學、逆反等不良心態等,這都會在基礎教育階段給個體帶來難以預計、不可估量的消極影響。
(內容來源于《現代教育報》)
 
人人都上補習班,有多少能夠破繭而出的,他們大多數維持在原來的水平上,稍有提高,進步不大。周而復始的上補習班,似乎沒有別的辦法。一路下來孩子已經到了關鍵年級了,眼瞅著就要升學考試了,家長自然著急。
   關鍵時期必須參加關鍵的訓練,才能超越別人------贏得勝利!!!
【陽光伙伴右腦訓練中心】的右腦7項訓練,多年來為家長解決了許多學習問題,解決了后顧之憂,在關鍵時期為孩子助力,讓孩子成為升學考試中的一匹黑馬,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