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國標法蘭,衡水市法蘭批發 薛博帥
燒結是陶瓷材料在高溫下的致密化過程。隨著溫度的升高和熱處理時間的延長,固體顆粒相互鍵聯,晶粒長大,空隙和晶界逐漸減少,通過物質的傳遞,其總體體積 收縮,密度增加,當達到一定溫度和一定處理時間,顆粒之間結合力呈現極大值。超過極大值后,就會出現晶粒增大,機械強度減小的現象。此外,對于具有同素異 構體的陶瓷材料,會在不同熱處理溫度下發生晶型和結晶形態變化(相變),從而達到增韌的效果。
表面熱處理主要是通過改變材料表面的組成、結構狀態等因素,改變表面的應力狀態、表層的熱學、力學性能等來影響陶瓷材料的抗熱振性能。據報 道,SiC/Al2O3復合材料經1450℃高溫下長時間氧化后生成的表面氧化層可處于殘余應力狀態,且明顯降低了表面傳熱系數值,從而增強了復合材料抗 熱振斷裂能力。其原因主要是復合材料表面生成了高強、低模量、低熱膨脹系數里呈多孔狀微觀結構的莫來石和少量氧化鋁的氧化層。
從發展的趨勢上看,高抗熱振性的陶瓷材料正向著致密、高強化和多孔低密、輕質化兩個方向發展。實際工作中,應根據材料的應用環境、服役條件及可靠性要求來選擇材料,然后合理設計材料的顯微結構,再考慮熱處理和表面處理以便進一步改善抗熱振性能。
四.金屬間化合物材料的熱處理
金屬間化合物主要是指金屬元素間、金屬元素與類金屬形成的化合物,各元素間既有化學計量的組分,但其成分又可在一定范圍內變化而形成以化合物為基的固熔體。金屬間化合物以其介于金屬和阿瓷間的優異性能,而成為新型結構材料的重要分支,并獲得廣泛的應用。
l. 熱處理方式
熱處理的目的在于獲得某種有序結構,以改善其塑性和韌性。主要有如下幾種處理方式。
(1)高溫均勻化退火鑄態下的金屬間化合物一般存在著成分偏析和鑄造應力,高溫均勻化退火就是要消除鑄造應力并使合金元素進一步擴散均勻,為下一步處理奠定良好的基礎,該種處理一般在1000℃以上要持續十幾個小時。
(2)油淬為了增加金屬間化合物的室溫韌性,常常將其加熱到晶形轉變或相變溫度,然后放入油中進行淬火處理,如對Fe-Al金屬間化合物的典型處理工藝為:加熱至1000℃,保溫5h,然后置入700℃油中冷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