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鎏金佛像
上世紀90年代,海外各大拍賣公司逐年增加鎏鎏金佛像的拍賣數量和比例。在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件明代鎏金銅觀音以132萬港元成交;佳士得拍賣會上一件明代鎏金佛座像的成交價為220萬港元。
2005年,鎏金佛像市場再續輝煌。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會上,一件元代鎏金銅道教靈寶天尊坐像成交價為95.4萬元。中國嘉德秋拍佛像拍賣專場中,一件明宣德銅鎏金金剛薩的成交價格為209萬元,另一件明代銅鎏金觀音菩薩以132萬元成交。
2006年,鎏金佛像市場繼續攀升。香港蘇富比秋拍推出“佛華普照——重要明初鎏銅佛收藏專場”,推出了英國古董商斯比爾曼(Speelman)數十載收藏的明永樂、宣德時期鎏金佛像,也是迄今水平*高的一次拍賣。*終成交率高達93%,總成交額為3.43億元,7尊佛像成交額超過千萬元,且5件刷新中國鎏金佛像的成交紀錄。其中一尊72.5厘米高的“大明永樂年施”款的鎏金釋迦牟尼座像以1.16億港元被內地收藏家竟得,刷新了銅佛的歷史成交紀錄,成為*貴的中國佛像。也被譽為托起中國佛像收藏進入精品化階段的重要杠桿,標志著中國鎏金佛像拍賣處于突飛猛進的階段,收藏者的鑒賞水平及價格的承受力在迅速提高。此次拍賣對內地佛像拍賣和收藏也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匡時國際2006秋拍“般若光輝——古代佛教文物”專場成交總額高達達5898萬元。銅佛像的身價陡然竄升。
2007年,北京翰海秋拍推出了“菩提主義—鎏金佛像”專場,推出漢藏交融造像、清代宮廷造像、永宣宮廷造像以及高古佛像四個主題,108件拍品,成交率為78%,成交額7605.1萬元。四大主題都有高價,同時走高。崇源上海秋拍“法相莊嚴——明清鎏金佛像”專場的近百尊藏傳佛像和六尊明永樂佛像的成交率為75%,成交額為1984.1萬元。六尊明永樂佛像皆以201.6萬元的佳績并列專場頭把交椅。崇源抱趣秋拍的“雪域佛光”專場,12尊佛像全部成交,并取得了2443.8萬元港幣。
21世紀,鎏金佛像市場不斷攀升,收藏熱潮影響到國內。2004年11月,香港佳士得的一尊明15世紀大威德明王鎏鎏金佛像,以1906.2萬港元成交,成為當時鎏鎏金佛像成交記錄中*高者。2004年德國納高秋拍會上,一件明永樂銅鎏金四臂觀音菩薩坐像,以22萬歐元成交。 2004年,內地的佛像市場逐漸興起。北京翰海秋拍,首次集中推出了111件佛像拍品,以82%的成交率、2712.9萬元的總成交額在中國佛像藝術品拍賣史上寫下了新的一頁。中國嘉德的首場“尊崇之美——中國傳統佛像藝術品”專拍會,成交率為57.8%,成交額1288.8萬元,許多拍品的成交價都較起拍價格有30%至70%的升幅。獲得國內收藏界的普遍關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