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的發展,中國也慢慢的和世界接軌,步入WTO,意味著中國將進入前列,近年來,伴隨著電熱膜在地暖工程中的應用日漸增多,對于電熱膜新型的采暖方式也被更多的人所關注。“電熱膜電地暖是供暖的一次革命”、“電地暖是供暖的發展方向和國家將要重點支持的對象”等宣傳開始出現在電熱膜廠家的宣傳冊中
電熱膜電地暖行業能夠在夾縫中生存下來,并且已經能夠看到成長的希望實屬不易,這既得益于發熱電纜電地暖的成功,也是電熱膜廠家多年不懈努力的功勞。很顯然,與前幾年相比,電熱膜的地位已經明顯提高了不少:建筑工業行業標準《低溫輻射電熱膜》產品標準即將頒布實施;《電熱膜供暖應用技術規程》也已立項;《地面輻射供暖應用規程》即將開始修編,據說該規程也已原則同意將電熱膜納入其中;吉林省等地已比較規范的應用規程也將頒布實施……這些信號都顯示出政府主管部門已經正視電熱膜電地暖的存在,并開始規范和力促電熱膜行業的健康發展。電熱膜電地暖能夠獲得與其他供暖形式同樣的“國民待遇”已是一大幸事。但是,要想獲得和當年印刷油墨電熱膜頂棚供暖發展時的特殊政策支持,顯然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關于對電熱膜電地暖的定位,筆者贊賞并同意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供熱計量與節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綦升輝博士在《低溫輻射電熱膜》標準審查會議上發表的指導性的觀點,即“在北方地區,電熱膜電地暖只能是集中供暖的補充形式之一,對于集中供熱覆蓋不到的、電力供應充足或有波谷電價、達到三步節能標準的建筑,電地暖是*佳選擇。而在以長江沿線為主的‘東冷夏熱’地區,電熱膜電地暖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同時,我個人認為,從宏觀層面上講,即使在電力供應相對緊張的北方城市,在冬季供暖季節,夜間電力仍有過剩,適度發展電地暖以削峰填谷,仍有一定的市場空間。
從不少電熱膜廠家業務發展的現狀也可以看出,即使在以推行集中供熱為主的北方地區、在有集中供熱條件的公共和民用建筑中,開發商主動選擇電地暖,并且無障礙地獲得規劃管理部門批復的案例也不在少數,這也說明在我國北方,“以集中供熱為主、多種形式共存”已成為政府供暖方面的導向性政策。
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電熱膜電地暖永遠不可能完全替代傳統的散熱器等其他供暖形式,但是隨著行業的逐步規范,大浪淘沙之后的電熱膜電地暖行業將開始逐步進入良性的、正常的市場競爭階段。電熱膜電地暖將與其他供暖形式一起形成供暖行業的百花園,而在某些特定地域和特定建筑,電熱膜電地暖也一定會成為供暖系統的*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