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包子小吃培訓創富包子是中國漢族傳統食品之一,相傳由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包子”這個名稱的使用始于宋代,《燕翼詒謀錄》:“仁宗誕日,賜羣臣包子。”包子后注曰:“卽饅頭別名。”饅頭之有餡者,北人謂之包子。北方一般將無餡的蒸食稱為饅頭,有餡者稱為包子,而南方則一般稱有餡者為饅頭,無餡者也有稱為“大包子”的。[sup]1[/sup]包子一般是用面粉發酵做成的,大小依據餡心的大小有所不同,最小的可以稱作小籠包,其他依次為中包、大包。常用餡心為肉、芝麻、豆沙、干菜肉等,出名的有天津狗不理包子、開封小籠包、廣東叉燒包、上海灌湯包等等。包子是一種古老的漢族面食,它起源于三國。相傳三國時期,蜀國諸葛亮率兵攻打南蠻,七擒七縱蠻將孟獲,使孟獲終于臣服。諸葛亮班師回朝,途中必須經過瀘水。軍隊車馬準備渡江時,突然狂風大作,浪擊千尺,鬼哭狼嚎,大軍無法渡江。此時諸葛亮召來孟獲問明原因,原來,兩軍交戰,陣亡將士無法返回故里與家人團聚,故在此江上興風作浪,阻撓眾將士回程。大軍若要渡江,必須用49顆蠻軍的人頭祭江,方可風平浪靜。面粉1000克、發酵粉適量、肉餡750克、蔬菜適量、植物油50克、香油少許、雞精適量。包子是一種把面粉加水、糖等調勻,制作時加入肉、菜、豆蓉等餡料,發酵后通過蒸籠蒸熟而成的食品,成品外形為半球形。在江南地區,包子一般叫做饅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