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販訂購大棚西瓜
一組數據顯示:廣安區共建成西瓜基地5100畝,其中大棚西瓜3700畝,畝產量達6噸,總產值近4440萬元;露地西瓜1400畝,畝產量達3噸,總產值可達420萬元。
從傳統種植到特色種植的嬗變
嬗變,緣于一種探索。上世紀90年代初,廣安區大安鎮南橋村13組村民陳澤良從外地帶回西瓜種子試種,當年見效,畝收入達3000余元,高出傳統農作物收入的3倍還強。鎮政府積極組織推廣,目前該鎮已建成全市*大的露地西瓜種植基地,面積達1400畝,年產西瓜420噸,總產值達420萬元,人平增收200余元。西瓜成了大安人增收的“金元寶”。
嬗變,緣于一種創新。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傳統西瓜逐漸式微。如何引進新品種,提高種植效益?通過市場調研,廣安區大力推廣價值高、效益好、銷路廣的禮品小西瓜。去年底,該區引進浙江業主李桂華,到濃溪鎮搞起了占地600畝的大棚西瓜種植。“栽水稻畝產值350元,業主按每畝500元付給我們租金,還招我們務工,月收入近600元,劃算得很哦!”農戶們十分高興。據了解,在該基地長年務工的農民達200余人,老板還管吃管住,農民真正成了在自己土地上打工領“月薪”的“工人”!
廣安市委、區領導同瓜農親切交談
打造西瓜產業化發展*優環境
去年8月30日中午,辰農公司老總李桂華一行冒著酷暑來到濃溪鎮考察土地事宜,正是吃午飯的時間,或許是故意考驗這里的“官員”,業主要求立即到村里看地。鎮黨政領導二話沒說,帶著業主到東廟、建豐等村逐一踏勘,直到2點過才回到鎮上吃飯。“土地調整的事由我們來辦,你們不用操心!”鎮干部的熱情深深打動了投資者,西瓜種植項目如期落戶!生產建設要用電,鎮干部和農業部門幫助協調解決;大棚搭建初期,個別村民毀壞了薄膜,鎮上協同派出所教育處理;*近,鎮黨委書記陳復初表示,將為基地2200米土路鋪上預制板,解決西瓜運出的難題……
西瓜種植技術要求高,操作規程極為嚴格。每當瓜農遇到技術麻煩時,農技人員總會出現在他們身邊。今年3月,大安西瓜在育苗時因濕度過大造成部分死苗現象,心急如焚的瓜農趕忙向農業部門“求援”。區經作站技術人員肖芝格等立即趕到瓜地“施救”:通過敞膜、挖深水溝及營養土配方等,新栽苗子順利成活,瓜農們特別感動:“沒有農技人員巴心巴腸的服務,我們今年的收成肯定打水漂了!”
外觀優美的“辰農”牌禮品小西瓜
據悉,為努力打造寬松的發展環境,廣安區農業部門的同志責無旁貸地擔當起了“服務員”,為業主代寫申請、跑工商部門注冊、到稅務部門辦理登記證、向省農業廳申報品牌和商標……梧桐成蔭鳳自棲,近年來,已有5家業主在花橋、井河、協興等地建起西瓜基地,成為產業發展一道耀眼的風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