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們的財經網報道,從多個口罩經銷商處了解到,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此次抽查的部分口罩所采用的標準是GB 2626-2006《呼吸防護用品 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這一標準主要是工業用標準,其包括過濾效率以及其他指標是要高于民用標準的,而國內的口罩標準也非常少,目前也只能有一個“2626”標準作為參考,而民用的《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這一新標準還在制定過程中,因此質監部門所提出的標準檢測也有限。多數企業都是制定自有標準再去質監部門備案,所以各類防霾口罩也是“自說自話”。
因為當年天氣和市場原因,全國防護口罩的銷售在2013年下半年出現了“近乎瘋狂”的井噴狀態——“看到錢很好賺,很多根本不是這個行業的企業也開始進來生產銷售,導致了產品的大量堆積和消費者信心下降。”
從2014年開始,經歷了2013年行業狂飆之后,防護口罩的標準升級和國標指定問題就被正式提上了日程。
當前,國內現行的口罩標準有三個,分別是GB2626-2006《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GB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和YY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按照標準分類,*一個屬于勞動防護類產品標準,后兩個屬于醫用防護產品標準。
“現有的防護霾口罩主要參考的是GB2626-2006工業口罩標準,主要評測指標是濾材而不是最終的產品口罩,在濾材指數相同的情況下,因為口罩涉及與人體面部貼合的漏氣性指標和呼吸的透氣性指標,最終不同品牌口罩的實際過濾效果卻很可能大相徑庭。”關注天津防霾口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