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種在整個種豬和畜牧產業的發展中發揮了較大的作用。*一,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利用遺傳學和育種方法,通過品種選育,不斷提高生產性能,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第二,育種是最基礎的發動機,也引領、促進了其他行業的發展,如營養、飼養工藝、環境工程等,這些科學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也有育種工作的推動,因為育種水平的提高需要新的研究水平,牽引生態系統發展,飼料供應、環境工程才會不斷的發展。第三,種豬性能的不斷提高,滿足了世界對肉品的需求,也使我們能夠以比較低廉的價位滿足較大需求。
  世界的種豬發展逐漸變好,2000年-2010年,我們對豬的選擇上,對生產速度、背膘在繁殖性能得到非常大的提高,也對養豬場的養殖效率得到極大提高。根據表1顯示,美國生產性能不斷提高,2012年母豬平均年產窩數達到2.15窩,從表2中可以看到,商品豬的頭數(母豬平均年出欄肥豬數)2012年達到21.45頭;到2013年,這個數據就更高了,達到23左右;2014年中期后已經達到91.3公斤,肥豬屠宰胴體重2014年97.98kg,每頭母豬年提供肉量也不斷提高。這是商品豬的數據(表3),我們可以看出產子數在過去十年中平均增長幅度為2.1%,每年母豬的生長性能以2%的速度在提高,這是育種技術在提高。近年來,國內也發生很多的變化,養豬場、種豬場已經意識到了種豬的價值,種豬的價值在于遺傳素質,而不是價格,國內豬場買種豬的時候把性能放在*一位,而非價值。關注太原種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