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清華大學建筑工程系攻讀供熱與通風專業的羅繼杰,跟著導師張定武在準備畢業課題。當月,毛主席病故,主席遺體保護組的工作人員四處尋找有沒有防止遺體變形的辦法。后來,北京市委的同志得知清華大學有人正在研究半導體制冷,就找到羅繼杰的課題組,讓他們帶著儀器連夜趕到中南海做匯報。 通過嚴密的論證和反復試驗,課題組確定了最終方案。他們設計在毛主席遺體的頭部、腰和腳等幾個部位下面按上制冷電堆,再通過變壓器冷熱交換原理,把水晶棺內的熱量排放出來,達到降溫效果。可是毛主席的靈堂安保十分嚴密,課題組只能進去1人,大家一致同意由課題組組長羅繼杰操作。導師特意叮囑:“把所有的操作步驟和演算過程都要認真記錄下來,每一遍都馬虎不得。”
凌晨三點,25歲的羅繼杰深深地吸了口氣,開始調試儀器。他在心里暗暗告誡自己:千萬別著急,千萬要謹慎。 凌晨7點,溫度仍在緩慢上升。方案是不是有問題?羅繼杰冷靜再檢查再計算。 一夜不眠的調整,中午過后,水晶棺內的溫度終于降下來。“*一天剛換儀器時,我特別緊張。當時中央政治局的領導們在旁邊排了一排等著看結果。開始時,水晶棺的溫度一直往上升,看到這種情況,一位領導就急了,說,怎么搞的!但過了幾個小時,溫度就下來了,后來又經過數小時的調整,溫度一直控制在一個合適的范圍內,大家都松了一口氣。”經過一周的觀察,水晶棺內的溫度一直控制在衛生部要求的標準范圍內,最終確認順利解決了遺體保護的難題。 羅繼杰說,這是他有生以來干的最自豪的一件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