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國學院《千字文》第四講課堂回顧
10月25日,《千字文》周末課堂第四講在華鼎少年國學院開講!
在本周的《千字文》課堂上,李凱老師引導孩子們從歷史的角度去深入理解了《千字文》。
在對上一講的內容的復習過程中,李凱老師特別重視對孩子們的歷史框架的構建,通過一首朗朗上口的《中國歷史朝代歌》,向孩子們簡單地介紹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的發展。在學習朝代更迭的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孩子們體會到時代由盛轉衰的沉重,感受到生命繁衍不息的喜悅。
多數人或許都過這樣的感受:歷史是越走越清晰的。盡管歷史使得一些被命名為一個時代的“證據”的器皿、資料越發難以被破譯,但是它讓我們的思維愈發敏捷,思考愈發深入。這種生命體驗與思考顯然是無價的。令人遺憾的是,當下越來越多的孩子忽視了它的價值,他們走向了迷途。此時對這種歷史常識的學習,將成為構建孩子們歷史觀的*一步,這有利于孩子在歷史中了解古老而又充滿朝氣的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助力孩子們個人價值觀的建立,明晰人生的方向。唐太宗強調并且堅持“以史為鑒”的原因大約也在此。
  完成對上一講所學的內容的復習之后,孩子們在李凱老師的幫助之下,學習了“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讓國,有虞陶唐。”。通過老師的講授,孩子們追本溯源,明白了“文字”二字各自的意義,知道了中國古代“上衣下裳”的傳統,認識了相傳制衣、紡紗的嫘祖,“龍顏四目”、“聲有睿德”的倉頡,了解了家天下的起源……孩子們從歷史角度出發,認識到“文明”的意義,逐步學會了如何客觀地認識一個人,發現一個人。
在第二節課的學習中,李凱老師帶著孩子們繼續學習了智永和尚的《真草千字文》。這一節課上,孩子們臨習了“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這幾個字。不難發現,孩子們在幾節課的學習后,逐步對字的結構有了一定的掌握,在臨帖的過程中愈發得平靜、投入。在我們看來,書法絕不應當被簡單地看作是孩子們傍身的一門技藝。我們希望孩子們在臨習書法的過程中,靜下來,專注起來。唯有這樣,孩子們才能做到感受世界,完善自己。
這將會是一個漫長卻有著重要的意義與價值的過程,我們期待有更多的家長與孩子和我們一起為之努力。
  華鼎少年國學院是華鼎書院下屬的青少年國學教育專業機構,旨在建立一個真正立足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體系,讓孩子真正扎下傳統文化之根,奠定成功人生之底色。
華鼎少年國學院《弟子規》、《三字經》、《聲律啟蒙》、《千字文》、《孝經》、《論語》課程正在招生,另外即將開設11月7日-12日的短期傳統文化體驗課程,歡迎致電4000-115-765或186-0079-3984(徐老師)了解課程詳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