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安全問題漸顯突出,將嚴重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石油作為核心能源,是工業經濟的命脈,現代社會的“糧食”,當今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把石油安全置于能源戰略的核心位置。石油安全直接關系到國家能源安全,關系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國目前面臨石油缺口大、來源窄、價格高的風險,石油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能否以穩定的數量、合理的價格保障我國石油供應,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將成為一個突出問題。如果不從戰略上高度重視,積極研究對策,就可能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造成重大破壞,甚至危及國家經濟安全和政治安全。
(一)國內石油資源產需缺口大,難以滿足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等,使得我國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對石油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在強勁的需求拉動下,石油消費加速增長,而生產相對穩定,石油生產遠落后消費增長的需要。1995年以來,我國石油消費年均增長6%,生產年均增長只有1.7%左右,明顯存在石油產需缺口。最近三年石油消費更是加速增長,年均增長8%、增加2000萬噸,到 2004年石油消費量已高達2.9億噸。按目前增長趨勢看,到2020年石油消費量至少達6億噸,即使通過各種節能措施,也在4.5億噸左右。從石油產能看,目前已接近高峰平臺,2004年國內石油產量1.67億噸,未來幾年產量將穩定在1.7-1.8億噸,高峰年產量也很難超過2億噸,產需缺口至少在1億噸以上。同時,從石油的替代能源來看,目前石油替代品主要包括煤變油、甲醇、乙醇、生物柴油、二甲醚等,近年來雖有所發展,但由于研發周期長、開發技術難度大、經濟成本高,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生產的難度大,短期內難以實現對石油的有效替代。經過多年努力,目前我國才生產乙醇120萬噸,相當于替代60多萬噸汽油,而且生產1噸乙醇需政府補貼1800元,經濟上很不劃算。預計到2010年才能形成500-700 萬噸的“煤變油”,且投資巨大。因此,短期內我國石油產需缺口大的局面難以改變,短缺的石油資源對我國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的制約作用越來越明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