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近年來隨著礦物能源的日益枯竭和人類對燃料能源需求量的急劇攀升,液體燃料的供應形勢日趨嚴峻,能源短缺已經成為制約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是能源第二消費大國,占原油加工總量的44%,過高的進口依存度已經威脅到國家能源戰略安全。在能源消費結構上,我國是柴油消費大國,2003年消費柴油8307萬噸,汽油4016萬噸;2004年柴油產量突破1億噸,進口量仍達274萬噸。
隨著農業機械化進程和世界范圍內車輛柴油化趨勢的加快,未來柴油的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因此,在石油資源日趨枯竭、柴油需求量日益擴大和油品結構性矛盾存在的多重壓力下,尋求開發柴油替代能源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以此為契機,一種以地溝油為主要原料生產出來的環境友好型新能源——生物柴油(脂肪酸甲 酯)越來越引起關注。生物柴油是一種從植物油或動物油脂轉化而來的清潔燃油,其作為柴油機的代用燃料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生物柴油的主要優點在于其對環境的友好性,大氣污染小、硫含量低,是清潔可再生、環境友好型燃料。作為直接化工原料,脂肪酸甲 可作為綠色溶劑、脫漆劑、潤滑劑、塑料增塑劑等,大豆油甲 酯可以用做鋁材扎制液、瀝青脫膜劑等。作為間接生產原料,脂肪酸甲 酯是重要的有機合成中間體,用于制備洗滌劑、乳化劑、發泡劑等表面活性劑及紡織助劑、皮革加酯劑等。
我國研究開發利用生物質資源生產可再生的生物柴油,實現能源結構多元化,對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更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在美國、歐洲、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已開始建立商品化的生物柴油生產基地,并把生物柴油作為代用燃料廣泛使用。2002年底,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金涌教授在“資源利用生態化和生態工業系統”為主題的香山科學會議上總結提出,由于高速發展的工業生產是以無節制地消耗有限資源、能源為代價,同時造成嚴重環境污染,已經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安全。只有將目前單向、線性的經濟發展模式改造成為擬生態的循環經濟模式,才能實現現代工業的可持續發展。資源生態化利用是實施可持續發展策略的核心問題之一,生態工業正是大有前途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國家發改委規劃2010年我國生物柴油生產能力達到400萬噸/年,部分代替石油燃料。生物柴油原料技術還是實現餐飲廢棄物的完全資源化的重要途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