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天氣形成的原因及治理,是國內許多科學家眼下面對的一場攻堅戰。昨天在同濟大學舉行的“長三角地區大氣PM2.5污染成因及對策研討會”上,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莊國順透露:美國科學家*新研究表明,機動車內汽油自然蒸發所排放的有機污染物,是尾氣排放的10倍。莊國順說,國內統計的機動車污染物排放,從來沒有考慮過油品自然蒸發的因素,這意味著,我國機動車排放的有機污染物要比我們想象中多得多。
什么是機動車油品自然蒸發?莊國順解釋,比如我們的面前放置一瓶汽油,便會聞到濃濃的氣味,這就是汽油的揮發或者叫自然蒸發。汽車無論在行駛還是在停靠時,這種自然蒸發始終在發生,而且其污染程度遠遠超過點火燃燒即尾氣排放。
莊國順一直不同意工業廢氣是霧霾“*一責任人”的說法。他多年的研究表明,霧霾中導致能見度減少的物質主要有4類:有機氣溶膠(汽車尾氣中的有機烴是其主要來源)、硫 酸 鹽(主要由二氧化硫進一步氧化產生)、硝 酸 鹽(主要由氮氧化物進一步氧化產生)、黑碳。其中,二氧化硫大多來自燃煤;機動車尾氣排放中則包含了其中的三種成分(有機烴、氮氧化物和黑碳);黑碳是汽油和柴油在不完全燃燒時的主要排放物。當交通堵塞時,汽車發動機怠速空轉其黑碳排放量更大——它在PM2.5的構成成分中一般占3%-5%,但對能見度的影響可達12%。可見,霧霾中導致能見度降低的4類主要物質中,有3類直接與機動車有關。莊國順說,我國工業以煤為主要的能源結構,經過多年的攻關,我國煤炭使用脫硫技術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然而為什么霧霾反而越來越嚴重?而恰恰自2009年起,我國年均汽車產量超過2000萬臺,成為世界*一大汽車生產大國。莊國順認為,這證明,我國的交通污染尤其是機動車污染已經超過了工業污染,而當下霧霾天氣的主要原因在于車過多、交通過于擁堵。
早在1998年,莊國順就指出,如果中國的汽車工業按照美國的模式發展,就可能給空氣質量帶來災難。嚴重的空氣污染還可能導致農業減產25%,整個東亞地區的大氣化學過程都會發生變化。
莊國順認為,面對如今日益嚴重的空氣質量問題,限制汽車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他同時透露,交管部門還應嚴格汽車的排放標準。目前,國內機動車達到國四排放標準的僅10%,“希望國家出臺法規治理機動車排放,不合標準的車輛一律淘汰,一律不準上路。”
【小貼士】
中國中材科技e-PTFE微孔膜防護口罩采用具有23項專利技術的e-PTFE微孔膜為核心,通過過濾基材組合出的高性能覆膜濾料專業研制而成。膜防護口罩通過表層過濾原理,實現對0.3微米以上顆粒有效攔截,高效阻隔PM2.5微塵,對霧霾微粒的有效阻斷率高達99%以上;純惰性材質,無細菌滋生可能,安全衛生;透氣性強,單向呼吸閥設計,阻隔外界污染氣體的同時,及時將人體廢氣排除,降低口罩內層環境的污染,提高佩帶者的呼吸舒適性;多微孔結構,無纖維或節點的脫落,更為耐用,使用時間長達90小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