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在人體屬于一個很大的裸露關節,周圍缺乏肌肉的包繞保護,并且內部結構復雜,加上平時活動和負重都很多,所以是一個經常出問題的部位,尤其是不正確的運動造成的損傷很常見。因為關節周圍血液循環少,所以很多的損傷之后修復也困難。在瑜伽當中運用到膝關節的練習很多,所以膝關節損傷的例子更多見,更需要正確的練習預防。 簡單介紹一下膝關節的結構,膝關節的關節面是由近似球形的股骨內外側髁和近似平臺脛骨的內外側髁再加上一塊髕骨共同包在一個關節囊內構成,在股骨和脛骨內外側髁兩個關節面之間有一對接近O形的軟骨墊(也就是半月板),然后由韌帶、關節囊和肌肉連接而成。 從關節面的形態上看,兩個凸起的股骨髁放在兩個略微凹陷的脛骨髁平臺上面,關節活動時主要是股骨髁在脛骨髁關節面上滾動加滑動以產生在冠狀軸上的屈伸運動。這是膝關節的主要運動方式,另外膝關節在屈曲時韌帶松弛所以脛骨相對股骨可以有小幅度內旋和外旋,膝關節伸直時韌帶收緊關節鎖定。半月板墊在兩個關節面之間,每個關節有兩個,外形是未全封閉的圓形,邊緣厚中間薄,主要作用是緩沖壓力,潤滑和加深關節窩,以增加關節穩定性。 在膝關節內外側和前后分別附著有脛側、腓側副韌帶、前后交叉韌帶和腘斜韌帶等。它們和關節囊還有周圍肌肉一起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性。伸直膝關節的肌肉是大腿前面股四頭肌,彎曲膝關節的肌肉是后面的腘繩肌、腓腸肌等。膝關節根據其解剖生理特點,按照其自身的方式和規律進行運動。運動過程中的穩定性則是由關節的骨骼結構、半月板、韌帶、關節囊及其韌帶共同維持。 練習冊中常見的問題: 膝關節超伸,女孩子比較多見,大多數都是天生的,少數由于后天不正確的壓腿導致。結構方面的原因是膝關節內的后交叉韌帶和腘斜韌帶松弛,使關節在伸展時超過正常度。形成前面的一個鈍角。 正常情況下膝關節伸直之后股骨與脛骨呈一條直線,所以膝關節前后內外的受力是均勻的。超伸之后關節后面間隙大而前面受擠壓,尤其在前屈動作時會更加明顯。過度后伸之后使髕骨的力臂作用減弱,所以這時股四頭肌在維持關節穩定性方面的作用也就大削弱了。人體的是一個整體,膝關節超伸之后為了維持重心的平衡上面的骨盆會向前旋轉,繼而上身會向后仰,又導致了塌腰的出現。 膝關節超伸,女孩子比較多見,大多數都是天生的,少數由于后天不正確的壓腿導致。結構方面的原因是膝關節內的后交叉韌帶和腘斜韌帶松弛,使關節在伸展時超過正常度。形成前面的一個鈍角。正常情況下膝關節伸直之后股骨與脛骨呈一條直線,所以膝關節前后內外的受力是均勻的。超伸之后關節后面間隙大而前面受擠壓,尤其在前屈動作時會更加明顯。過度后伸之后使髕骨的力臂作用減弱,所以這時股四頭肌在維持關節穩定性方面的作用也就大削弱了。人體的是一個整體,膝關節超伸之后為了維持重心的平衡上面的骨盆會向前旋轉,繼而上身會向后仰,又導致了塌腰的出現。 在練習中經常出現的超伸 髕骨位膝關節的前方,股四頭肌跨越髕骨轉化為髕韌帶止于脛骨粗隆。髕骨的主要生物力學作用是增加股四頭肌的力臂,所以是非常重要的。它附著于股骨內外側髁的前方,生物力學的研究認為“膝屈20度時髕骨軟骨下區與股骨髕面接觸,約45度時中區接觸,90度時上區接觸”,每當屈膝時股四頭肌收縮就會形成一個的髕骨向后方的推移力,促使髕骨向著股骨內外側髁的關節面的軟骨之間產生擠壓與磨損。推移力的大小膝關節的彎曲度和彎曲方向密切相關。嚴重之后會使髕骨后面的軟骨面產生損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