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個性與時尚的年輕人往往對家居產品有著與眾不同的理解,原本就以定制為特色發展起來的櫥柜行業恰好迎合了年輕人的個性化需求。然而記者發現,在利益的驅動下,一些櫥柜廠商打著定制的旗號,干著惡意加價、偷梁換柱等勾當,導致櫥柜市場暗藏貓膩,亂象叢生,消費者往往因無法辨識而遭受經濟損失。
    “他們憑一張櫥柜設計圖就要我付全款,總覺得有點兒不踏實。現在在網上買東西還可以貨到付款呢,裝修工程款也是分期支付,干完一項結清一項,為什么就櫥柜特殊,僅提供一張設計圖就輕松收走1萬多元?這也有點太霸道了!”正為自家居室忙活裝修的業主徐先生向記者抱怨道,他一連咨詢了四五家櫥柜品牌,得到的回答都是“出圖紙簽合同即要付全款”。
    對于簽合同即須付全款的做法,櫥柜廠商有自己的理由。“定制家具與電視機、空調等標準化的商品不一樣,消費者一旦退貨,就不能二次出售。像櫥柜這類定制產品是嚴格按照業主居室尺寸和需求量身打造的,如果不付全款,萬一業主改變主意要求退貨,那么所有的損失都要由我們來承擔,這是不合理的。其實,在前期測量階段,商家就已經開始承擔定制櫥柜的成本,包括人員工資、交通費等。所以,簽合同后要求消費者繳納全款的做法有利于商業運作的良性發展。”某定制櫥柜品牌負責人對記者如是說。
    業界專家表示,我國的定制家具行業由于沒有強制性的約束機制,導致霸王條款現象一直沒有得到遏制。要想解決這一問題,為廣大消費者和商家營造公平、公正的商業環境,就需要引入第三方監督機制,即成立或設置一個類似于支付寶的機構。但一些法律界人士認為,定制家具簽完合同即付全款的要求并非霸王條款,而是一種交易習慣。鑒于消費者在這一要求中處于弱勢地位,法律界人士建議其在與商家簽訂合同時,將定制產品的材料、顏色、尺寸、規格等信息寫清楚,以備日后發生糾紛時有據可依,有證可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