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宣統清代晚期的瓷器特點
聯系人:金小亞
聯系電話:15692402220
聯系QQ:1361236848
咸豐、宣統清代晚期的瓷器特點 咸豐、宣統清代晚期的瓷器特點 咸豐、宣統清代晚期的瓷器特點
咸豐時期,國力衰敗之極,連年兵變,百業俱廢。
光緒年間,又遭八國聯軍入侵,國家受到巨大損失,陶瓷業也難逃厄運,所以咸豐時期的傳世精品很少。這一時期的產品更加粗糙輕率,胎體厚重且疏松,表面施釉厚薄不一,還常出現桔皮狀坑凹。造型笨拙最典型者數玉壺春瓶,腰腹粗大,頸部粗短,咸豐官窯瓷器款識為“大清咸豐年制”六字兩行楷書,字體工整,字外無圈欄。
咸豐末年,景德鎮官窯廠被損毀,陶瓷業被破壞無余,清代瓷業之敗落,莫過于此。
同治瓷器以承襲前朝為主,粉彩器以彩色為地,一般以淡黃、淡藍、淡綠或淡紫為多見。
“體和殿”款瓷器是為朝廷所造的陳設品,器型尚規整但略顯呆板。這一時期的裝飾圖案多采用吉祥紋樣以及龍鳳云鶴等,格調不高。
所謂“同光中興”以后,社會局面有所穩定,陶瓷業也隨之復興,雖不及康乾舊貌,相對而言,在晚清時期也算是比較繁榮的時期了。
這個時期的產品基本上囊括了晚清以前所有的傳統器型,同時亦有仿古亦有創新。如荷葉式蓋罐,加銅質提梁的茶壺等器型都為新創。
青花精品極少見,多數以色調浮淺暗晦為特點,使用一種“洋藍”,雖鮮艷卻不美觀,發藍紫色,用線軟弱散亂。
青花加紫的裝飾手法比較多見。為光緒朝慈禧御用制“大雅齋”款的官窯瓷器,是這一時期比較少見的精品,畫風細柔,圖案精巧,往往有“永慶升平”、“天地一家春”、“永慶長春”等章,制品以豆青地黑線雙勾花者最多,五彩器物也多見,所裝飾內容多為牡丹、萱花、繡球之類。
宣統瓷器量少,但比光緒要規整精細許多。其胎體選料上乘,胎壁輕薄均勻,坯釉結合好,燒結程度較高,叩擊聲音清脆。從技術角度而言,宣統瓷器的工藝水平較高,具有現代陶瓷工藝的特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