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瓷器的背景及特點
聯系人:金小亞
聯系電話:15692402220
聯系QQ:1361236848
清代瓷器的背景及特點 清代瓷器的背景及特點 清代瓷器的背景及特點 清代瓷器的背景及特點
嘉慶朝的前階段,基本上仍保留著乾隆朝的遺風,但從整體上說,已遠遜于乾隆盛世了。
當時的粉彩和青花器也還有一些精品,特別是珊瑚紅地粉彩、描金器較為突出。顏色釉中霽紅、霽藍、醬色釉、黃釉、瓜皮綠、豆青、云霞
釉和石綠等都有一定的數量。
仿哥、官、鈞窯及茶葉末的品種也在繼續生產。其時,士大夫階層風行鼻煙,瓷制鼻煙壺除粉彩外,青花和白釉摟雕的數量也不少。在圖案
上,更盛行名勝山水圖,人物中仕女的形像,較以前更帶有清代的裝飾特征。
道光朝的青花和顏色釉制作,都已趨衰落。粉彩瓷器的數量雖多,但品種、造型亦已大為減少,產品中以蓮花型的盤、碗為突出。有少量“
慎德堂”款和“囗竹主人”款的粉彩、霽藍描金和抹紅描金器則較為精致。此外,有陳國治所制的黃釉仿象牙器,是這一時期的優秀作品。
同治、光緒兩朝,整個社會陷于動亂和衰敗。在這段時期,景德鎮制瓷業中,窯雖然沒有停止生產,但所制大多是一些宮廷婚喜、壽慶的應
酬、賞賜之品。
民窯所產,雖無特殊精致之作,但數量卻是巨大的。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民窯中,制有一些比較好的仿古瓷,但這并不是當時制瓷業的
主流。
隨著日本瓷器的競爭和歐洲瓷器的發展,特別是鴉片戰爭以后,中國國內制瓷業漸趨衰落。20世紀上半葉,制瓷業更加衰敗。進入5O年代以
后,瓷都景德鎮才開始蘇醒,一些名窯中斷了一段時期后,也獲得了新生。
清代瓷器,仍以景德鎮為中心。在明未連年混戰當中,景德鎮也受到嚴重損壞,窯場凋零,匠人四散。直到清順治十一年才恢復生產,景德
鎮復為御窯廠。這一時期的產品有明顯的過渡時期特征。胎體比較厚重,制作略顯粗糙,一般底部斜削草率,還粘有砂粒。器物沿口部分施
醬黃釉,深淺不一,呈黃褐色,為順治時期的重要特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