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官窯依然是瓷器收藏投資“硬通貨” 大明宣德官窯瓷器鑒定或出手請聯系:陳經理 電話:18938676780 (電話+微信) 郵箱:2099936658@qq.com
2010年秋拍,一件“清乾隆粉彩鏤空吉慶有余轉心瓶”在倫敦以5.54億元成交。2014年9月18日7點左右,此前頗受業內關注的清乾隆“瓷母”不負眾望,以2472 .3萬 美 元(約 合1.51億人民幣)成交。2014年4月8日,一只明成化斗彩雞缸杯以2.8124億港元成交。
近年來,明清官窯瓷器的升值速度和幅度都令人咋舌,官窯無疑成為了瓷器收藏投資的“硬通貨”。
自2005年以來,已有十余件明清瓷器的拍賣成交價突破了億元,在“億元俱樂部”中是僅次于書畫的藏品門類。而市場價與10年前相比,普遍上漲了10倍至100倍,可見元明清瓷器價格漲勢如虹。2014年9月18日7點左右,此前頗受業內關注的清乾隆“瓷母”不負眾望,以2472.3萬美元(約合1.51億人民幣)成交,為內地一神秘買家競得。消息一傳來,圈內又展開了新一輪的討論。此件瓷母曾于1964年首現拍賣市場,當年以不足一萬人民幣成交,而50年后拍得如此“天價”。在專家看來,這件拍品與故宮瓷母有著99%相似性,拍品本身的價值、稀缺性以及清晰的來源共同構建了瓷母“天價”的基礎,拍得該價格屬于預料之內。
市場化、國際化這條路對中國瓷器藝術市場來說仍顯得有些“可望而不可及”,不過這一市場的火熱氣氛已經引來金融機構的青睞。近年來,瓷器拍賣市場頻創新高的成交價,更引起了人們對瓷器投資的興趣與關注。一直以來,在大多數中國人眼里,但凡皇帝用過的東西,就是好東西。當然,在封建王朝時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確實占有著*高端的文化藝術資源。而明清官窯瓷器,特別是康雍乾的精品、名品,數量有限,而且很多都進了博物館,因此一旦有藏家愿意換手,必然引發人們的極大興趣。譬如雞缸杯,據說有18件,而僅有4件在私人藏家手里,既有稀缺性又有博物館藏品可對照,使得藏家對其價值很有信心,并形成一定的攀比心,因此更容易產生高價。
收藏家馬德光認為,明清官窯瓷器的特點好掌握,也容易辨真偽,所以一直是瓷器市場熱捧的焦點,特別是康雍乾的瓷器,雅俗共賞,受眾群大,像粉彩、洋彩是宋元明所沒有的,價位比宋瓷高,也有其必然性。就明代官窯瓷器而言,也是到了這次的成化雞缸杯,才打破了世界紀錄。盡管雞缸杯拍出了兩億多港元,價位仍然是比較低的。早在十幾年前,成化雞缸杯就已經拍出了2900多萬港元,上世紀90年代,內地有多少人能拿得出幾千萬元人民幣?如果當時將這么一大筆錢投到房地產或其他產業上,現在可能已經滾到十幾億元、二十幾億元了。所以從投資的角度講,明成化雞缸杯升值得太慢了。事實上,明代永樂、宣德,或者說整個明代的官窯瓷器,仍然處于市場的低位。
所謂瓷母,是指清朝乾隆年間燒制的一件86厘米高的大瓷瓶,一些*威圖錄上稱其為各色釉大瓶。乾隆一朝官窯瓷器普遍精美,一是因為乾隆本人提倡;二是因為唐英的管理,唐英以內務府員外郎職到景德鎮督辦官窯30年,開創了中國陶瓷史上*輝煌的篇章。整個器物從上到下依次運用了色地琺瑯彩等15種施釉方法,16層紋飾,頸部對稱夔耳,腹繪12扇開光圖案。此瓶集高溫低溫色釉和釉下彩釉上彩于一體,其燒造工藝繁復至極,至今無法復制。當時瓷器施釉技法匯總,瓷器技法之母,可稱瓷母。
聯系人:陳經理 18938676780 (電話+微信)
公司名稱: 深圳御寶軒藝術品管理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羅湖區深南東路4003號世界金融中心A座29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