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相傳北宋大觀、政和年間,在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附近設立窯場,專燒宮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窯”。《負暄雜錄•窯器》:“宣、政年間,京師自置燒造,名曰官窯。”這是有關“官窯”的*早記載。南宋時置窯于修內司,在今浙江杭州鳳凰山,沿襲舊制仿燒,稱“修內司官窯”。這兩個窯址迄今未發現。后于郊壇另設新窯,在今杭州烏龜山,叫“郊壇下官窯”,窯址范圍很大。1956年作了部分發掘。郊壇下官窯燒造的青瓷:胎薄,呈灰、褐、黑三色;施釉厚,以粉青色釉*佳,晶瑩潤澤,猶如美玉;釉面多有紋片;器口及底部露胎處,呈灰或鐵色,稱“紫口鐵足”。造型優美,是南宋瓷器中的優秀作品。
宋高宗南渡后,在臨安(今杭州)另立新窯,為南宋官窯。宋葉《坦齋筆衡》載“中興渡江,有邵成章提舉后宛,號邵局,襲故宮遺制,置窯于修內司,造青器名內窯,澄泥為范,極其精致,油色瑩澈,為古所珍。后效壇下別立新窯,比舊窯大不侔矣。”此文表明,南宋初營建的“官窯”有二:一是“修內司官窯”,亦稱“內窯”,明高濂《遵生八箋》說,修內司官窯的地點在杭州鳳凰山下,但確切的窯址尚未發現;二是“郊壇官窯”,位于杭州市南郊烏龜山一帶,亦稱“烏龜山官窯”。1930年發現窯址,1956、1985年冬至1986年春先后進行兩次考古發掘,發掘出龍窯與作坊遺跡,并獲得大量標本。
在中國陶瓷史中,“官窯”和“官瓷”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官窯產品專供宮廷。以宮廷生活用瓷與陳設瓷為主。流傳至今的官窯瓷器有碗、盤、碟、盞托、洗、瓶、爐、尊等,樣式多種。以瓶為例,有弦紋瓶、直頸瓶、瓜棱瓶、貫耳瓶、膽式瓶、八方瓶、盤口瓶等,造型各有特點。官窯傳世品今多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臺灣故宮博物院,有少數的精美作品,已于早年流失國外。
現有買家重金收購宋官窯瓷器3件,平均價格在300萬左右,買家定金已下。
要求:清三代時期;保真到代;無影響欣賞瑕疵;來源合法,價格合理。
特別精美的藏品價格可再議。
有意出手的藏友請以郵件形式與我取得聯系(郵件內附藏品圖片,價格,年代,尺寸,聯系方式)
郵箱:1292962800@qq.com
聯系電話:13250275029(林先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