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促進了我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土木工程建設發展很快。土木工程工程化、城市建設立體化、交通運輸高速化、以及改善綜合居住條件已經成為我國現代土木工程建設的特征。隨著土木工程建設的規模的擴大和要求的提高,需要對天然地基進行地基處理的工程日益增多。
基礎加固的復合注漿技術的特點
(1)復合注漿適用加固地層、加固工程范圍廣。
(2)復合注漿漿液擴散范圍大,不僅對高壓噴射流噴射破壞土體的極限范圍之內土體進行置換加固,而且對噴射破壞土體的極限范圍之外的土體以充填、滲透、擠密和劈裂等方式進行注漿加固,在成樁的同時對地基土有灌漿加固作用。
(3)復合注漿能定向定位,能形成連續的圓柱狀的旋噴樁體,旋噴樁直徑為400-1200mm,其注漿固結體頂部無收縮,與原基礎混凝土或樁混凝土結合緊密,形成的單樁承載力較高。
(4)復合注漿鉆孔施工口徑較小,對既有建筑物基礎和地面損害和擾動很小,可調節漿液凝固時間,施工期建筑物附加沉降小。 經濟 可靠,且耐久性好。
(5)復合注漿施工簡便,施工時直接在原基礎承臺下形成旋噴樁,不需開挖地面,對地面和基礎破壞小,且施工時基本無噪音。
當前復合注漿的工藝類型主要有:單管法、二重管法、三重管法及多重管法等,這里主要介紹單管法復合注漿。
單管法復合注漿是利用鉆機把安裝在注漿管底部側面的特殊噴嘴,置入土層預定深度后,用高壓泵等裝置,以大于20Mpa的壓力,把漿液從噴嘴中噴射出去沖擊破壞土體,同時借助注漿的旋轉和提升運動,使漿液與從土體中崩落下來的土攪拌混合。然后以大于是0.3 -2.0Mpa的壓力進行靜壓注漿,使漿液進一步擴散,經過一定時間凝固,在土中形成圓柱狀固結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