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料作為混凝土骨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細度模數、顆粒級配和石粉含量等質量指標對混凝土的密實度、和易性及物理力學性能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水利等工程砂料的生產,以控制其細度模數、顆粒級配和石粉含量,作為關鍵生產技術。
天然砂開采靈活,工藝流程簡單,投資成本少。我國早期的水電工程中,電站規模較小,建設周期較長,多數應用的是天然砂。
天然砂資源是一種地方資源,短時內不可再生,隨著基本建設的日益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需要,在我國不少地區出現天然砂資源逐步減少、砂質量下降、限采或禁采天然砂的情況,混凝土用砂供需矛盾尤為突出,影響了工程建設的進展。
而人工制砂技術的發展得益于天然河床砂礫料的減少和河流河道保護法規的建立,工程建設規模的加大和建設周期的縮短,使工程用砂量和強度急劇增加也是人工制砂技術發展的主要動力。大部分水利工程天然砂料缺少,人工制砂技術的日趨成熟,對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隨著混凝土技術的迅速發展,現代混凝土對砂的技術要求則越來越高,特別是高強度等級和高性能混凝土對骨料的要求很嚴,能滿足其要求的天然砂數量越來越少,甚至沒有。因此,發展新砂源(人工砂)勢在必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