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海)旭古藝術品有限公司
服務項目:
古董鑒定 儀器檢測 木材檢測
專家出場 鑒寶合作 陶瓷修復
保真收購 展覽展銷 委托拍賣
后附相關市場行情及收藏知識,僅供參閱:
正確的認識方法是瓷器鑒定的基礎
現在大量的鑒定專著和傳媒都詳細介紹了瓷器鑒定方法,很多人認為對鑒定的概念已經了解,但在實踐中又很迷惑,不能確定器物的真偽,心里沒有底。其實這是沒有真正的理解和懂得鑒定,有的人還被鑒定書本上的知識所誤導,看到的只是表象,而缺少對器物本質的認識。
那么在瓷器鑒定中什么是本質呢?這就是器物內在的變化。這里所指的變化是一種自然狀態下的變化,物體內在的變化需要經過長時間積淀所產生的物理性的轉變,*對不是人為所能達到的。鑒定中如果能抓住這一本質,就可以認定鑒定方向,也就為鑒定瓷器打好了基礎。
具體到瓷器的鑒定上,本質鑒定內容就是對瓷器胎土、釉色和彩料的認定,也只有對胎土、釉色和彩料進行綜合判斷,才可以*大程度地鑒別古董瓷器的真偽。胎是骨,釉是衣,對胎土和釉色的鑒定*為關鍵。當然我們首先要了解胎和釉在各個時期的特征。
元代的胎土在淘煉中不是很細膩,含有雜質,經過長時間自然的變化顆粒更明顯,鐵銹點和火石紅斑都會帶有沉著的色感。明代早期的胎土則淘煉得比較細膩,結構也顯得緊密。明代中期胎土的淘煉則更為細膩,有了高質量的胎土才可以制作出如成化雞缸杯等極為精細的作品。明代至清早期、后期胎土又變得粗糙,并導致瓷器制作整體水平的下降。清康熙、雍正、乾隆時期胎土的淘煉發展到了一個新水平,胎骨結構更緊、更細密、有重量感、可塑性好,為這一時期的瓷器品種呈現多樣化提供了保證。清中晚期的胎土則又向粗糙發展,器物的胎質多有顆粒和雜質,也顯得疏松,整個瓷器的質量下降明顯。元和明代青花瓷器多數都為青白釉和小部分白釉,另外各種單色釉瓷器的釉面都特別肥厚潤潔,以至于釉面結構也相當緊密。清以后青花瓷器的釉面則有更多的變化,有青白釉、白釉、灰釉等,而且釉面的質量也在不斷的下降,變得稀薄和松軟。
鑒定中對元、明、清瓷器的彩料也要有細微的分析研究。如青花、五彩、釉里紅、粉彩、斗彩、琺瑯彩、墨彩和各類單色釉。如青花彩料元代*有特色的是進口的蘇麻離青。明代青花則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永樂、宣德時期還用蘇麻離青為主;成化、弘治、正德以國產的平等青為主;嘉靖、隆慶、萬歷大量使用進口的回青料;天啟、崇禎浙料用的較多。清代青花呈色*好的是康熙中晚期,用云南明珠料,分色是所有青花瓷器中*好的,俗稱“五彩青花”。雍正、乾隆青花有呈色濃郁深沉的特點。
了解各朝瓷器的胎土、釉色、彩料特點是為了更好地去掌握鑒定的本質內容,尋找到各朝瓷器在胎土、釉色、彩料方面所具有的共性和個性特征也是為了更好的鑒定。共性的特點就是器物經過長時間自然變化所產生的一種內在物理性的轉變特性,料深沉,光澤內斂有厚度,在整個器物的用色上有濃淡深淺的變化,另外,各類釉上彩的彩料都有自然的潤光從彩料深處溢出,光芒閃爍讓人心動。當然在瓷器鑒定中還是要全面地分析和判斷,但從初始鑒定的角度來看,對胎土、釉色、彩料的認識應該還是*為關鍵的。胎土都有結晶,有潤光,結構相對緊密,有一種厚重感。釉面溫潤如玉,有一種內在的寶光由里而外自然釋放。彩料的特點和釉面相似,青花瓷器的用料深沉,光澤內斂有厚度,在整個器物的用色上有濃淡深淺的變化。另外,各類釉上彩的彩料都有自然的潤光從彩料深處溢出,光芒閃爍讓人心動。當然在瓷器鑒定中還是要全面地分析和判斷,但從初始鑒定的角度來看,對胎土、釉色、彩料的認識應該是*為主要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