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對ISO9000族標準的認識和理解并與組織現行的管理體系有機結合是審核員面臨的首要任務。審核員只有不斷提高審核能力、豐富專業知識、加強審核力度,才能保證認證審核的質量,才能取得企業的信任。
審核員在審核建筑業的組織時,除加強對過程控制的審核力度之外,還應高度重視以下幾個問題:
1.加大對職能科室職責的審核力度
ISO9001標準在“職責和權限”一節中明確提出“對從事與質量有關的管理、執行和驗證工作的人員,特別是對需要獨立行使權力開展以下工作的人員,應規定其職責、權限和相互關系,并形成文件:a、采取措施,防止出現與產品、過程和質量體系有關的不合格……”
從這些規定可以看出,職責和權限是組織實現質量管理的基礎。
目前,我國的建筑業組織一般實行三級管理和二級管理(即公司、分公司和項目部或公司、項目部)的模式。
2.實行三級管理或二級管理應根據組織的規模而定。人多、項目多、分布地域廣的組織可以實行三級管理的模式,其他組織可以實行二級管理的模式。
實行三級管理模式組織的公司、分公司主要從事管理職能,機構設置有些雷同,容易造成彼此職責不分。公司的職能科室主要從事宏觀管理,其職責監督、檢查和指導下級部門的工作,制定一些相應的管理措施以及相關政策。分公司職能科室的職責帶有微觀性,除行使監督、檢查和指導的職能外,還須行使下述職責:編制一定范圍內的施工組織設計、質量過程檢查、標書的評審、檢測設備的控制、技術管理條例的編制、各類人員的培訓、一定范圍的顧客回訪服務等。對這些職責應該明確,體現其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審核員應注重對組織職責的制定以及實施的檢查與審核。
3.項目部是建筑產品的制造單位,其職責必須明確、具有可操作性,應體現貫標的內容。如果沒有在職責中明確誰來做、做什么或各工序之間的接口無人負責,則難于操作,也不易考核。
在組織向市場經濟轉制的過程中,職責已不只是體現為員工的工作內容,它是組織精簡機構、以崗設人的前提,更是明確分工,貫徹質量方針、目標以及對各崗位進行考核的依據。
4.審核建筑業組織的風險性要大于審核其他行業的組織。審核員應從其職責入手進行審核,這是降低認證機構風險的必要手段。
正確認識建筑業組織的不合格品
5.ISO9000術語對不合格品的定義是:“沒有滿足特定的要求。”因此,對不合格產品可以理解為沒有滿足某個規定要求的產品。按照術語的結實,建筑業組織的不合格品存在與一切過程之中。
建筑業組織在定位測量、基礎開挖、主體施工、裝飾裝修等過程中,都可能出現各種問題。例如:由于定位測量不準而導致基礎偏移;在混凝土施工中,穿漲模、蜂窩、孔洞;出現防水層漏水;砌筑時沙漿滿度不足或墻面平整度嚴重超標(出現大量裂縫)等,這些都是施工中出現的不合格品。對這些不合格品,有的需要推倒重做,有的則需要返修,都屬于ISO9001標準8.3規定的處置手段。
建筑業組織一般都編制了工藝工法,規定了每一道工序的操作程序,這些都屬于標準規定的范疇。所以,不合格工序的含義是某工序的操作程序編制錯誤,導致產品不合格。這種情況一般不存在。由此可見,不合格工序的提法不妥。對施工中由于操作者的原因而產生的不合格應屬于不合格品,對工序程序編制錯誤而出現的不合格才屬于不合格工序。 |
 |
|